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她站在院子門口,頭發梳得一絲不茍,一直向外觀望著,直到看到有輛從遠處駛來的汽車,眼神瞬間有了光亮,她猜到了是誰,但也不敢太肯定。
直到車門一開,李敏和李訥前后走了下來,她激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口。李訥輕輕喊了聲:“媽媽,我代爸爸向您問好。”那一刻,她笑了,眼淚卻止不住地往下掉。
這聲“媽媽”讓賀子珍感到溫暖。
一聲溫暖的“媽媽”
1958年盛夏,南昌的陽光透得發白,連落在地上的樹影都顯得慌張。賀子珍剛搬到南昌不久,生活雖然清靜,卻也單調,因為她知道,日子安穩了,但人卻越來越孤單了。
那天早晨,她剛準備好洗衣服,門外傳來一陣車聲,她下意識地放下手里的盆子走了出去,對外觀望,院門外,一輛灰色小車停下,李敏下車,身邊還跟著一個身形瘦小的女孩子。
賀子珍先是愣住了,李敏快步走上前:“媽媽,我帶李訥來看您了。”,李訥走得比她慢,也顯得有些拘謹,但當她站在賀子珍面前時,聲音卻格外清澈:“媽媽,我和姐姐一同來看您,我代爸爸向您問好。”
那一刻,賀子珍的眼睛紅了,她伸出手拉住李訥,輕輕地問:“你就是嬌嬌的妹妹小訥吧?”
李訥連連點頭,臉頰泛起微紅,這是她第一次見賀子珍,卻沒有一絲陌生感。
賀子珍和毛主席共有六個孩子,除了李敏,其余的,不是夭折,就是失散,每當想起這些名字,她的心就像被針扎一樣疼。
她說不出來自己有多想那些沒見過幾面的孩子,所以她把對失去孩子的思念,全都傾注在其他孩子身上。毛岸英、毛岸青、李訥,她都視如己出。
1937年,賀子珍到了莫斯科,才知道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那里,那時她還沒恢復身體,卻一聽說孩子們在莫尼諾國際兒童院,立刻提了些吃的就趕過去了。
兩個孩子剛開始對她很陌生,畢竟,他們從沒聽過“賀子珍”這個名字,但賀子珍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悄悄幫他們收拾房間,洗衣疊被,還拿出水果塞到他們手里。
毛岸英和毛岸青有些不好意思,搶著和她一起收拾,臨走時,還給她泡了杯茶。從那天起,賀子珍的生活在為幾個孩子們而忙碌,她每月有70盧布的津貼,自己只用其中一小部分,其余全花在孩子身上。
有了“賀媽媽”的稱呼
她帶去的,不只是吃的和用的,更是一份沒人能替代的母愛。漸漸地,兩個孩子對他熟悉了起來,他們開始叫她“賀媽媽”,在休息時間會主動去她那兒,為她干些家務活。
那段日子,是他們最溫暖的回憶。
1939年底,李敏也被送到了莫斯科,賀子珍看到女兒,開心得抱著她不放手,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多了一個妹妹,對她百般呵護。
四個人住在一個不大的房子里,卻比誰都幸福,可好景不長,蘇德戰爭爆發,賀子珍的津貼停發,生活用品斷供,連飯也開始定量配給。
成人每天300克主食,少年500克,小孩700克,別說孩子了,連大人都吃不飽。
賀子珍咬咬牙,把自己的飯省下來,自己種菜,什么都干,有人問她累不累,她笑著說:“是很累,但這樣最起碼孩子們能吃個半飽,值得。”
毛岸英和毛岸青從來沒抱怨過,他們知道,賀媽媽已經給了他們最好的。
四年過去,毛岸英要去讀書,兩人分開的時候,他沒有多說什么,只輕聲告訴賀子珍:“岸青還有您照顧,我放心。”
賀子珍聽完,心里一陣發酸,她知道,這孩子是懂事的。
1947年,她帶著毛岸青和李敏回國,回國后,她依舊照顧他們,1949年,毛主席安排李敏和毛岸青進京,臨行前,賀子珍拉著李敏的手,反復叮囑:“好好照顧你哥哥。”
毛岸青離開后,很快就不習慣了,他不止一次對李敏說:“嬌嬌,我好想媽媽,我想她……”
李敏懂哥哥的心思,也懂母親的難,她每年寒假都會回南昌看望母親,成了兩邊情感的橋梁。
有慈母心的賀子珍
1951年11月,毛岸英在朝鮮犧牲,這個消息,沒人敢告訴賀子珍,直到四年后,賀子珍才知曉,她知道后,坐在椅子上,沉默了很久。
后來,她忽然哭了出來,邊哭邊說:“岸英小時候流浪,回來以后當農民,這去了朝鮮,人沒了,沒了……”
一個母親的心碎了……
這一次,李訥也和李敏一起來了,毛主席曾囑咐李訥:“要關心你姐姐。”,她記住了,也做到了,這趟南昌之行,她主動提出要跟著李敏一起來。
賀子珍聽李訥喊自己“媽媽”,心里那點塵封的柔軟忽然就被掀開了,那幾天,她總拉著兩個女兒說話,問李訥的學習,問她想考什么大學。
李訥說,自己想學歷史,喜歡看爸爸的舊書。賀子珍點頭,摸了摸她的頭發:“這挺好,喜歡什么,就學什么。”,她說這話時,眼里是笑的,也有光。
后來,歲月一天天過去,毛岸英犧牲,毛岸青留在北京,李訥也長大了,賀子珍的身邊,李敏還時常回來看看她。
她說:“他們都很好,我也就安心了。”但她沒明確說出口的是,那幾年在莫斯科,那些孩子喊她“賀媽媽”的聲音,是她晚年最柔軟的記憶。
那年夏天,南昌的風吹得很細,賀子珍坐在門口,看著兩個女兒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她忽然輕聲說了一句:“我這一生,沒什么遺憾。”
因為她知道,她曾經守護的那些孩子,終究沒有辜負她的心血,她是母親,不只是李敏的母親。
她是賀媽媽,是毛岸英的港灣,是毛岸青的牽掛,是李訥的溫暖。
那年,李訥喊她“媽媽”,說:“我代爸爸向您問好。”,那一聲問好,穿越時光,落在她心里,也落在歷史里。
信息來源:
賀子珍,孤獨一世情 2016-12-14 08:49·環球人物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