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創首發|藍字計劃
人紅是非多,車也是一樣。Model Y自開賣以來一路高歌,被每個車廠平均地視為眼中釘。
不少定價25-35萬元的中大型SUV在發布會上屢次“吊打”Model Y,巴不得成為那個真能把它拉下銷量榜首的“Model Y殺手”,但每個月初看網友們總結的“Model Y和它的殺手們”銷量榜單,只能說: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上個月小米YU7發布,3分鐘近30萬的大定,終于讓人們看到一絲“Model Y殺手”的希望。只不過Model Y的銷量貌似根本不受影響,隨手交出了超過四萬臺的銷量;甚至Model 3的長續航版還漲價了一萬塊。
誒,就是玩兒。無敵,真是一種寂寞啊。
當然,Model Y的一騎絕塵不代表特斯拉可以高枕無憂。2024全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了約178.9萬輛車,較2023年的181萬輛量下降了1.1%,是十余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
而中國市場,是少有的還在正增長且增長速度較快的市場。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特斯拉在中國賣了超過65.7萬輛車,同比增長8.8%,是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中國恰恰也是“Model Y殺手”最多的市場,在Model 3已經失去絕對領先地位之后,推出一款新的車型來穩住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十分重要。
特斯拉曾在德銀投資者會議上透露,計劃在2025年推出一款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三排長軸距Model Y。
所以Model Y L來了。
殺手本色
特斯拉Model Y何德何能賣那么好?大多數特斯拉車主會把選擇它的原因歸于三電系統、底盤操控、可靠性、全球車型和科技感等維度上,但空間較小和毛坯房裝修等缺點也是存在的。
特別是SUV產品,買的就是空間,要的就是能裝,無論是裝人還是裝貨。從這個角度來看,增大版Model Y的到來是必然的。
所以這次Model Y L不再執著做“科技酷炫”的先鋒,而是選擇命中更廣泛的中國家庭用戶對“空間”的需求。
先看Model Y L的核心數據,根據工信部的信息,Model Y L的長寬高是4976*1920*1668毫米,軸距為3040毫米;整備質量為2088kg,還是使用Model Y長續航版、Model 3長續航版上祖傳的3D3/3D7雙電機組合,前電機最大功率142kw,后電機最大功率198kw。
在設計語言上Model Y L和煥新Model Y沒有明顯的差異,只看車頭燈、車尾燈等特征,可不太容易區分新舊兩臺車。
不過為了突出「L」 的定位,特斯拉為Y L重新設計了一套銘牌。并非簡單粗暴地在車尾寫 「Model Y L」,而是選擇在「Y」 后面增加兩個「殘影」效果。
這樣的車型銘牌設計還是首次,也非常有趣味性,既像念到Y時的故意拖長音,又有點像“三排座椅”,提醒了大家這是一款三排六座的車型。不愧是新勢力車企的鼻祖啊,新腦子就是好用。
不過既然都要做三排大六座的SUV,整花活沒用,空間夠不夠大才是硬道理。
從特斯拉放出的側面剪影上能看出,Y L的車尾部分相比標軸Y拉高了不少。有網友做了1:1的剪影疊圖比較,的確在預計位第三排的地方有明顯抬高,大概能搶救一下第三排的頭部空間。
就這樣還沒法打消對Model Y L的空間顧慮。
特別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今年6月知名車評人@陳震 在美國試駕過的那臺“七座Model Y”,那個空間簡直是災難。
超薄超窄超小的椅子,陳震坐進去幾乎要蜷縮著整個身子…別說成年人,小孩子坐第三排估計也擠得難受,是真沒幾個人受得了。如果Model Y L的第三排空間是這個水平,真的別賣了,直接回爐重做吧。
不過陳震試駕的這臺三排七座Model Y是從標軸改裝而來的改裝車,而Model Y L從數據上看顯然是一臺重新設計過白車身的車。
看看Model Y L與“前輩”2025款Model Y后輪驅動版的對比好了,Model Y L的長度增加了179毫米,高度增加了44毫米,軸距增加了150毫米,整個尺寸都要比煥新Y大上一圈,只改裝第三排座椅的話不可能連軸距都能拉長了。
另外,和長寬高為5085*1960*1740、軸距3050mm的理想i8相比,Model Y L在關鍵的軸距上也就差了10mm,基本可以視為一個級別的車子。而理想i8又是以空間出眾聞名,特斯拉Model Y L至少在空間上應該不會窄得太離譜。
個人認為,目前空間最接近Model Y L的應該是特斯拉自家的Model X。首先它有六座和七座設計,然后5037×2070×1684 mm、軸距2965 mm的車身尺寸也比較相近。
Model Y L和它相比,車身更短更窄,但軸距顯然要長不少。
作為一款上市已久的車型,Model X的試駕試乘體驗不難找。車媒Echo’s Ev Life的反饋是,它第三排的主要問題是身高超過一米七五容易頂頭、腿部空間較小等,而現在看來至少Model Y L的軸距加長,有望解決第三排腿部空間不足的問題。
所以,無論是尺寸、空間還是定位來看,考慮到Model X推出之后在中國還挺受歡迎但一直沒有國產化,Model Y L很有可能是Model X的中國版平替。這時再結合網傳它的售價在35-40萬左右——嗯,也許就有了那么一點合理性。
唯一的雷點是Model X六座版的第二排座椅乘坐體驗非常災難,千萬別直接照搬。
另外,特斯拉中國區在宣發Model Y L的時候專門提到,這是一款“全場景大六座豪華SUV”,為了跟上家用SUV的潮流,說不準新車會加上目前比較主流的一些舒適性配置,比如零重力座椅、冰箱彩電大沙發等等,成為首款告別“毛坯房”的產品。
此基礎之上,Model Y L還是一輛整備質量只有2088kg、遠比競品輕的車子,并配備了前255后275的寬胎。可以預計底盤、操控仍然會是Model Y L大幅度領先友商的優點。
單純是“更大的Model Y”就能讓Model Y L看點十足,但目前看來Y L的真正實力不止于此。正如李想說的“值得尊重的六座純電SUV來了”,特斯拉則始終保持著冷靜的步調在推進新品。
它可能不會大肆宣揚座椅加熱、HUD、冷暖杯架,但它會在更深的維度——比如三電系統、底盤調教和輕量化車身上提高車主粘性,讓一大批開過特斯拉的“旦用難回”。
特斯拉要告訴大家,能勝過Model Y的,只有Model Y L。
大六座上癮
雖然大家都知道肯定會有一款更加大尺寸的Model Y出現,哪怕是做成三排也不意外,但最后特斯拉選擇了三排六座多少還是在意料之外。
在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SUV不是五座就是七座,六座則約等于MPV,但最近幾年的SUV市場在快速顛覆這個印象。
最具說服力的,莫過于市場的實際反饋:理想L系列最早在L9、L8上堅持6座設計,獲得大量家庭用戶青睞,小鵬X9、問界M9、蔚來ES8等高端新能源車型也清一色走6座路線。
來自車fans的調研數據,在“預算30-50萬元”的家庭用戶中,超過60%更偏好6座布局。
這是因為六座SUV在實際體驗上有三大核心優勢:第二排獨立座椅+中央過道提升乘坐舒適性、三排乘坐體驗更好空間更大,同時裝載的空間靈活性更高。
過去車企選擇七座,更多是為了滿足“能多坐一個人”的極限場景,但如今消費者更看重的是乘坐的舒適性,而不是“擠進七個人”的可能性。
另外,新能源電動車為了塞下巨大的電池包,車子普遍做得更長、更大,軸距輕松達到MPV的水準,SUV“MPV化”也就順理成章。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家庭結構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二孩、三孩政策放開后,“一大家子”出行場景迅速升級,對車輛空間與舒適度的要求同步提升,六座SUV正好以“少一個座、多一分舒適”的邏輯,超越傳統七座方案,成為家庭用戶的優先選項。
因此,特斯拉將Model Y L打造成三排六座車型,絕不是異類,而是主動順應中國市場的消費趨勢和主流需求。
回顧整個2025上半年,“大六座攻城略地”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最明顯的風向。從年初騰勢N9,到問界M8、領克900、吉利銀河M9、深藍S09,每款中大型SUV都離不開“大六座”這三個字。
進入下半年,理想i8也迎來發布周期,作為理想首款純電車型,它延續了理想ONE打下的核心標簽——大六座。
而有傳聞稱,小米明年即將發布的增程SUV也將采用六座布局,這幾乎可以預告:2025年下半場,六座家用SUV仍將是行業主旋律。
從理想ONE開始,“大六座”概念就逐漸與“中大型SUV”綁定在一起,在消費者心中,它代表著空間、舒適和家庭使用屬性。
無論是二孩三孩家庭,還是注重“爸媽+孩子”同車出行的用戶群體,都在從單純追求“大空間”,轉向對“大空間下的舒適性”提出更高要求。
不過,在擁抱主流趨勢的同時,特斯拉依然展現出其獨特的打法。
它并沒有從頭造一輛新車,而是以Model Y為基礎,拉長車身、增加座位,在最小研發成本下,試圖撬動更大用戶市場——這正是特斯拉最擅長的模式:供應鏈成熟、造車速度快、規模效應強。
然而,在打造大空間和豪華感方面,特斯拉幾乎是一張白紙。也正因為如此,當Model Y L傳出起售價可能達到35萬元時,市場上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埋了”,與特斯拉粉絲“期盼已久”的情緒截然相反。
要在中國新能源車最卷的奶爸車賽道搶下份額,難度可不比“六大門派圍攻Model Y ”低。
再比如,大家被吐槽的“毛胚房”,實際上是馬斯克對于第一性原理的堅持,也是特斯拉誕生至今的底層邏輯,而要做一款“全場景豪華SUV”,是不是意味著要親手打自己的臉呢?
無論如何,特斯拉Model Y L都注定會是一款極具爭議和觀察價值的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