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15集的懸疑司法劇《正當防衛》落下帷幕,劇中三個緊密相連的案件最終真相大白,給觀眾留下諸多思考,同時劇中人物的命運,也令觀眾忍不住唏噓感嘆。
這部劇從真實案件取材,將 “正當防衛” 這一復雜法律概念融入劇情,帶大家深入司法實踐中的困境與挑戰。
1、三案真相浮出水面
江婷家暴反殺案
江婷與張源結婚五年,長期遭受家暴。張源醉酒后會對她拳打腳踢,清醒時又跪地懺悔,這樣的家暴惡性循環讓江婷身心俱疲。
江婷想和張源同歸于盡,經梅箏勸說,決定安裝監控,錄下張源家暴的證據,以此來迫使張源和江婷離婚。
孰料她還沒有布置停當,張源就再次突然闖進了家門。
案發當晚,張源拿刀威脅江婷,江婷逃到陽臺上。在危急時刻,對面樓上的梅箏拿手電筒照了張源一下。
趁張源被強光照射閉眼之際,江婷狠狠地刺了張源一刀,在短暫猶豫之后又接連刺了六刀,之后主動自首。
警方最初以 “防衛過當” 立案,認為七刀的數量超出必要限度。方靈淵團隊調取了小區監控,畫面里張源踹門時的兇狠模樣、江婷胳膊上新舊交錯的傷痕鑒定報告,以及鄰居提供的常年聽到的爭吵聲錄音,都成為關鍵證據。
庭審時,方靈淵指著張源的菜刀質問:“當一個女人面對持械闖入的施暴者,難道要精確計算捅幾刀才不算過量嗎?”
最終法庭采納了 “特殊防衛” 的辯護意見,江婷無罪釋放。
段鴻山自衛殺人案
得了絕癥的周德龍,救了想要自殺的李沐風,兩人很快達成了復仇同盟 —— 周德龍想在死前看到段鴻山身敗名裂,李沐風則想要報復段鴻山,將段鴻山置于與自己當年一樣的境地,看看他會有多絕望。
段鴻山受到周德龍的襲擊,不得已進行了反擊,卻不慎將周德龍殺死。
他當場報警自首,卻被質疑是 “主動攻擊”甚至故意殺人 。
聽證會上,周德龍的手機云備份視頻成為逆轉關鍵:畫面里周德龍先動手,段鴻山始終在躲閃,最后出手反擊是出于求生本能。
最后段鴻山被無罪釋放。
李沐風校園案
李沐風校園案的幕后操縱者是張源,他長期操控周林騷擾梅箏。而暗戀梅箏的李沐風看到梅箏被騷擾,沖上前去保護梅箏,結果周林拿著棍子打他,這時書架上恰巧掉出來一把刀,李沐風來不及多想,拿刀刺出,沒想到周林死了。
原本李沐風要被判故意傷害罪的,是段鴻山在理清所有證據鏈條后,根據當時的正當防衛法條,判定李沐風為防衛過當,最后李沐風被判入獄4年。
其實段鴻山真的是一位非常正直敬業的檢察官,他按照當時的法律條款,來判定李沐風的自衛殺人行為,在法律上并無不當,而且在李沐風出獄后,段鴻山也一直非常關心李沐風,雖然李沐風受到不公的社會輿論和歧視真的很令人同情,但段鴻山并無過錯。
李沐風不該將當年法律的落后,歸咎于執行法律的個人段鴻山。
幸虧最后找到了證明段鴻山無罪的證據,不然段鴻山豈不是冤死了。
總之李沐風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是他對段鴻山的報復令人不理解,也不贊同。
不過3個案子的終極罪惡源頭是張源,他才是導致李沐風前途盡毀,導致段鴻山差點被判刑的罪魁禍首,更是令人厭惡的校園霸凌者和家暴者。
2、該劇的亮點與不足
《正當防衛》優點不少。
它把復雜法律知識融入緊張劇情,讓觀眾在追劇時理解 “正當防衛” 內涵,比如江婷案里對防衛行為合理性討論,加深大眾對法律條款認識。
人物塑造也比較鮮明豐滿,像段鴻山堅守法律正義,即便自身涉案也冷靜應對;方靈淵從受霸凌者成長為追求正義的檢察官;李沐風從陽光少年成為陰鷙的復仇者。
劇情節奏也較緊湊,3起案件線索交織,反轉不斷,聽證會情節更是精彩,層層遞進揭示真相。
不過,該劇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該劇最大的問題就是為營造懸疑氛圍,導致該劇前期劇情晦澀,有些為懸疑而懸疑。而后期則又反轉過多,有些為了反轉而反轉。
該劇為了吸引觀眾,刻意制造懸疑感,將有關“正當防衛”的3個案子強行串連在一起,看似精巧,實則刻意,某些情節和人物動機缺乏必要的邏輯。
這些缺點,也是導致該劇熱度不高、討論度較少的主要原因。
總之,《正當防衛》在“正當防衛”這個議題上的探討與立意,還是難能可貴的,流量小生白敬亭這次的演技表現,也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和贊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