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烏克蘭政局大亂,親西方的勢力上臺,俄羅斯不干了,直接吞并了克里米亞,還支持烏東地區的分裂武裝跟烏克蘭政府軍干仗。
到了2022年2月,俄羅斯徹底撕破臉,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然后大舉出兵,打起了全面戰爭。俄羅斯說是為了“保護俄族人”和“去納粹化”,烏克蘭和西方則罵這是赤裸裸的侵略。
戰事一拖兩年多,雙方死傷慘重,烏克蘭靠著西方援助苦撐,俄羅斯則頂著經濟制裁硬抗。
這場沖突不光是俄烏倆國家的事兒,全球都受影響。能源價格飆升,糧食出口受阻,歐洲凍得瑟瑟發抖,美國趁機拉攏盟友,北約還借機東擴。
俄羅斯雖然被制裁得夠嗆,但靠著石油和天然氣出口,還能咬牙撐著。這場仗,把國際格局攪得天翻地覆,也讓美國覺得自己逮著機會,可以當全球老大了。
從一開始,美國就站烏克蘭這邊,軍援、經濟援助一車車地送,還帶頭制裁俄羅斯,凍結資產、踢出國際支付系統,搞得俄羅斯經濟直打哆嗦。到2024年,美國給烏克蘭的援助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武器從標槍導彈到“海馬斯”火箭炮,再到F-16戰機,啥好東西都往烏克蘭塞。
除了俄烏沖突,美國在全球其他地方也沒閑著。在中東,美國繼續挺以色列,盯著伊朗不放;在亞太,美國搞“印太戰略”,拉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組團,跟我國對著干。阿奎利諾當印太司令那幾年,美國在南海搞了好幾次“自由航行”,還把航母開到我們家門口。
但美國也不是沒軟肋,國內政治撕裂得厲害,共和黨民主黨互相掐架,經濟也有通脹和債務問題,盟友還時不時鬧點小脾氣。
即便如此,美國覺得自己還是能扛住全球老大的位置,尤其是在俄羅斯被拖進俄烏泥潭的時候。
阿奎利諾說的“邊走路邊嚼口香糖”,其實是借用了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的老梗。約翰遜當年是用這話夸自己能一心多用,現在阿奎利諾拿來形容美國在全球事務里的能力。意思是,美國既能管俄烏沖突,又能盯著印太,還能在中東、非洲插一腳,不至于顧此失彼。
俄烏沖突確實讓俄羅斯元氣大傷,歐洲忙著應付能源危機,中國雖然經濟體量大,但軍事實力還沒到能跟美國平起平坐的地步。美國覺得自己能多線作戰,可現實是,國內資源有限,國際上樹敵太多,真能面面俱到嗎?
拿印太地區來說,阿奎利諾在位時老想跟中國軍方溝通,緩解緊張局勢,但我國壓根不搭理他。2024年8月,美國的“印太戰略”推得磕磕絆絆。臺灣問題、南海爭端這些熱點,美國得不停投入精力,能不能“嚼口香糖”不摔跤,還真不好說。
俄烏沖突后,美國確實撈了不少好處。俄羅斯被削弱,歐洲更依賴美國,北約重新抱團,美國的國際話語權漲了不少。但要說美國能獨霸全球,還得打個問號。
俄羅斯雖然被拖住了,但沒徹底垮。普京咬著牙撐著,能源牌還能玩一陣子。其次,中國這邊也不是吃素的。經濟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和貿易影響力甩美國幾條街;軍事上,海軍擴張快得嚇人,核武器也在升級。
再者,美國國內政治亂成一鍋粥,大選又是一場惡斗,經濟上債務高得嚇人,軍費開支占了財政大頭,普通老百姓日子不好過,憑啥支持你全球到處折騰?
美國的單邊主義惹了不少人煩,美國的號召力不如以前了。
從全球角度看,單極世界估計是回不去了。俄羅斯、中國、歐盟、印度這些玩家,誰也不甘心當小弟。美國可能還是最強的,但“唯一全球大國”這頂帽子,戴著未必舒服。阿奎利諾的話聽著提氣,可現實里,美國得多想想怎么穩住自己,別嚼著嚼著把牙崩了。
我國這些年發展快,經濟有底子,科技在追趕,軍事上也有了硬實力。面對美國,咱們得沉住氣,做好自己的事。國際局勢亂歸亂,但機會也不少。俄羅斯被拖住,歐洲忙著內耗,美國四處點火,咱們只要穩扎穩打,未來未必不能占上風。
參考資料 一文回顧|俄烏沖突三周年 新京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