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榜單一出,遼寧高校圈炸了鍋。大連理工大學全國排29,還是省內老大,東北大學緊跟著全國36,這兩所理工強校牢牢抓住頭名。不過后面變化大了——大連海事大學靠航海專業排第三,東北財經和中國醫大分列第四第五。最讓人意外的是遼寧大學,從之前的老二直接掉到第六,全國117名,沈陽師范大學第16,遼寧工業大學更慘,掉到第30名,連全國300名都保不住了。
遼寧大學是遼寧唯一省屬“雙一流”,這回栽在哪兒呢?他們經濟學確實厲害,但這些年搞新技術不夠快,人工智能、新能源這些熱門領域沒跟上,導致理工科競爭力差。學校文理都抓,但資源分散了,錢沒花在刀刃上?,F在大連理工和東北大學在東北帶起一股風,周邊學校跟著沾光,遼大反而被甩開了。
沈陽師范大學倒是有點反差萌。全國236名,省內第16,比不少同類師范學校強。為啥?因為他們搞了個“智能+教育”,和華為合作做智慧教學平臺,還建了東北第一個教育大數據中心?,F在他們培養的師范生就業率能到97%,光遼西北那邊四成老師都是他們學校的。學前教育、特殊教育這些專業評上國家級了,說明他們真把師范這塊做實了。
遼寧工業大學在錦州,排名掉得最狠。人家工科強校,搞汽車和光伏材料,但錢不夠,高端人才也招不來,科研經費比同類學校少18%。不過他們另辟蹊徑,和萬得集團搞了個新能源汽車實驗室,近三年校企合作轉化專利能到65%。錦州這邊發展慢,但他們靠著服務本地產業,硬是把劣勢變優勢。
醫科院校這次特別猛。中國醫大、大連醫大這些醫藥類學校占了前40強一半。遼寧搞“智造強省”,沈陽工大、建筑大學這些理工類學校跟著政策走,排名往上提。反而是大連外國語、魯迅美術這些特色學校,雖然名次穩,但感覺被大環境甩開了一段距離。
其實這次排名變化挺明顯,高校都在跟著遼寧經濟轉型調整。比如醫大受益于“健康中國”政策,理工類學校幫著搞智能制造。但問題也多,像遼大這種老牌名校,光靠傳統學科不行了,得趕緊找新方向。沈陽師大雖然靠教育大數據翻身,但錦州那邊的遼工大,要是沒政府支持,光靠自己搞科研也撐不住。
現在遼寧政府推全面振興,說要讓高校和城市發展綁一塊兒。像大連理工搞新能源,沈陽師大培養教師,遼工大服務本地產業,都是在找自己的定位。不過有些學校還在等天上掉餡餅,光想著擴招保規模,這樣下去早晚要掉隊。
最近聽說遼寧要出臺新政策,專門給特色學科撥錢,還搞“一校一策”。像遼大要是能把經濟學和新能源結合,或者沈陽師大把智慧教學模式推廣出去,說不定能殺回來。但那些還在吃老本的,怕是連現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現在最火的是產教融合,像遼工大和萬得集團的合作,沈陽師大和華為的項目,都是把學校直接嵌入產業里。未來可能就兩種路子:要么專注特色,把一個領域做透;要么和本地產業綁定,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那些啥都想抓的,最后啥都抓不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