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說說,中國這十大夜市,哪的最好吃?
早在盛唐,長安的東市西市便燈火徹夜,王維筆下 “夜市千燈照碧云”,道盡彼時繁華。
宋代坊市制度瓦解,汴京夜市更是一派 “車馬闐擁,不可駐足” 的盛景,勾欄瓦舍間,市井百態與文人雅趣在此交融。
夜市不僅是商品交易之所,更承載著民俗風情,捏糖人、唱曲兒、猜燈謎,
傳統技藝與生活智慧代代相傳。
明清時期,江南水鄉的夜市別具韻味,秦淮河畔畫舫搖曳,
吳儂軟語伴著小吃香氣,勾勒出江南獨有的溫柔。
文人墨客流連于此,留下無數風雅詩篇。
夜市如同社會的一面鏡子,映照出不同時代的生活風貌與精神追求。
如今,夜市在現代都市中煥發新生,霓虹燈取代了燈籠,特色小吃與創意手作相映成趣。
但那份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的溫暖始終未變。
漫步夜市,品嘗美食、挑選小物,在喧囂中感受歷史與當下的對話,恰似一場跨越時空的治愈之旅。
都來說說,中國這十大夜市,哪的最好吃?
開封鼓樓夜市
汴梁城千年煙火氣的活化石!
這地方打北宋那會兒就熱鬧,《東京夢華錄》里白紙黑字寫著“夜市直至三更盡”,跟咱現在逛的夜市那叫一個血脈相連。
1985年自發小攤搖身變正規軍,如今夜里一開張,豫A牌照的車、拖著行李箱的游客、舉著自拍桿的老外烏泱烏泱全涌來了。
要說多火?去年上半年207萬人次扎堆,消費額摞起來能繞鼓樓三圈!
節假日更嚇人,摩肩接踵的陣仗,本地人直呼“得勁是得勁,就是腳后跟得挨三天地磚親”。
這兒的美食能把你魂兒勾住!
炒涼粉必吃,紅薯涼粉在鐵板上煎得焦黃,豆醬辣椒往上一澆,“刺啦”一聲,老開封講究“外焦里嫩帶脆殼”,咬開里頭滑嫩得能溜嗓子眼。
羊肉炕饃更絕,薄面餅裹著肉末蔥花,孜然一撒,烤得滋滋冒油,咬一口面餅筋道、肉香爆汁,配著杏仁茶才叫“中”!
杏仁茶用銅壺沖的,杏仁粉打底,花生芝麻玫瑰往上堆,甜而不齁,解膩神器。
還有灌湯包,皮薄得能透光,先吸湯再吃餡,小心燙嘴!四味燴菜、焦炸丸子、桶子雞……
隨便拎一道都能講三天三夜,保準你撐著肚皮還喊“再來一碗”!
長沙坡子街
是條有年頭的老街,唐宋時就熱鬧,清末還頂著“長沙金融中心”的名頭,錢莊金號扎堆。
2005年重建后,搖身一變成了吃貨的天堂,
2019年還拿了個“必吃街”的招牌。
現在這地界,白天晚上都鬧哄哄的,節假日更不得了,去年國慶火宮殿一天賣12萬片臭豆腐,人擠得腳跟打后腦勺。
要說吃的,長沙伢子嘴刁,坡子街能站穩腳跟的都有兩把刷子。
臭豆腐得選黑不溜秋的,炸得鼓泡泡,拿竹簽子戳個洞灌辣湯,咬開嘎嘣脆里頭嫩得冒汁。
糖油粑粑要現炸的,金黃脆殼裹著糯米團子,甜絲絲不膩人,老長沙講“心急吃不得熱粑粑”,燙嘴也值得等。
口味蝦得用紫蘇辣椒爆炒,湯汁拌面能嗦三碗,還有那蔥油餅、姊妹團子、龍脂豬血,隨便數數就超十樣,保管你撐到扶墻走。
武漢吉慶街
早年間它只是條默默無聞的小巷子,直到老漢口火車站一帶人潮涌動,竹床陣擺出宵夜攤,這才慢慢攢起了煙火氣。
要說真·出圈,還得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池莉的小說《生活秀》一炮而紅,吉慶街的排檔、藝人、市井生活直接沖進全國人民的視線,成了武漢碼頭文化的活招牌。
春節期間日均客流能飚到10萬人次,
元宵節能把非遺市集擠得水泄不通,武漢人自己都調侃:“吉慶街現在白天賣絕酥,晚上變燈場,拐子們(武漢話‘大哥’)來逛要趁早!”
要說最絕的還得是美食矩陣:熱干面得用撣面手法,芝麻醬要調得“掛碗不流湯”;
酸梅湯堅持古法熬,烏梅山楂味濃得能粘嘴;
湯包得現蒸,咬破皮先嗦湯,鮮得人直咂摸嘴。
更別說鴨脖、酥餅這些硬通貨,本地人排隊按斤稱,游客拎著禮盒滿街竄。
哦對了,宵夜檔必點熱干面,秘制醬汁能辣得你跳腳,但面條裹著湯汁嗦起來,那叫一個“虛浮”(武漢話“舒服”)!
北京簋街
早年間叫“鬼街”,倒不是真鬧鬼,是夜里燈火影影綽綽像鬼市,
后來覺著瘆得慌,才改作“簋街”,
您瞅這“簋”字,青銅大碗摞著吃食,多接地氣!
如今這街可了不得,東起東直門西到北新橋,一水兒150多家館子扎堆兒,
夜里十點還人聲鼎沸,甭管是使館區的老外還是加班的白領,都奔這兒來“可勁兒造”。
要說吃食,麻小兒得排頭號!
紅彤彤的蝦尾裹著蒜蓉辣椒,嗦啰一口能辣出滿腦門汗。
羊蝎子鍋子也地道,大脊骨燉得酥爛,筷子一戳肉就往下掉。
再整碗鹵煮火燒,大腸肺頭切得瓷實,火燒吸飽了老湯,配瓣蒜,
嘿!銅鍋涮肉更不能少,清水鍋底涮鮮切羊肉,蘸上二八醬,那叫一個“舒坦”。
您要嫌膩,來盤爆肚兒,七上八下涮脆了,麻醬里打個滾兒,脆生生解膩。
如今這街面兒早不是當年土路,可那股子熱鬧勁兒沒變。
端午假期我親眼見著,烏泱泱的人流從東直門排到交道口,老遠就聞見麻辣鮮香。
您要問多火?這么說吧,整條街的霓虹燈能晃亮半拉二環,麻小兒殼子能堆成山!
南寧中山路夜市
這條不到千米的老街,藏著南寧百年煙火氣的根。
明清時它叫“馬草街”,因販賣馬料得名,193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今名,從此成了邕城夜生活的代名詞。
夜幕一落,兩百多攤位齊刷刷支棱起來,酸嘢攤的辣椒鹽裹著青芒果,
卷筒粉的米漿香混著假蔞葉的奇香,活脫脫一幅“南寧夜宴圖”。
排老友粉的隊能繞三圈,大伙兒還是心甘情愿。
卷筒粉的肉沫豆角餡,黃皮醬一淋,花生碎一撒,糯嘰嘰的米皮能卷走所有煩惱。
更別說豆漿油條,二十年的老手藝,油條剪成段泡進冰豆漿,甜絲絲的涼意直竄天靈蓋。
這里的美食,道道都是南寧人的生存哲學。
酸嘢攤的老板娘會告訴你:“水果蘸辣椒,越吃越上頭!”假蔞夾的香氣像南寧人的性格,直愣愣往鼻子里鉆。
馬蹄糕要認準長條狀的,咬開Q彈的外皮,內餡能拉出蜜絲。
老南寧逛夜市最愛說“濕濕水啦”,可面對牛雜鍋的咕嘟聲、蜜汁排骨的焦糖香,誰又能真淡定?
這條街啊,吃的是味道,活的是人情,擠擠挨挨里,全是南寧的魂。
洪崖洞夜市
這處從戰國烽煙里走來的魔幻地標,早先是軍事要塞,
明清時搖身變成碼頭商埠,清朝年間更是川東物資集散地。
2003年老城改造,吊腳樓群在鋼筋水泥里重生,
2018年燈光一開直接火出圈,現在節假日人擠人,
千廝門大橋上全是舉著手機拍“現實版千與千尋”的人。
要說吃食,本地人扎堆的小攤才叫地道:
酸辣粉得是紅薯粉現冒,紅油湯頭要浮著保寧醋的酸香;
烤苕皮得焦脆起泡,裹著酸蘿卜和折耳根,咬開“咔嚓”一聲;
山城湯圓必是現搓現煮,芝麻餡兒燙嘴才夠味。
還有油茶用馓子蓋米糊,麻辣豆花配燒椒醬,雞絲豆腐腦要淋紅油海椒,
吃食下肚,保管你扶墻還喊“要得”!
貴陽二七路夜市
本地人喊它“深夜食堂”,外地游客叫它“舌尖上的貴州博物館”。
這條街子2015年才正式開街,但根子扎得深——原先是青云路夜市搬過來的,
政府專門整成苗侗風格的木質建筑群,54個檔口把全省小吃搜羅得巴巴適適。
現在一到晚上八點,街面就擠得跟酸湯魚鍋里的豆芽似的,節假日更夸張,
要說吃的,絲娃娃必須打頭陣!
薄得透光的面皮裹著蘿卜絲、黃瓜絲,淋上酸辣湯汁,一口下去,脆生生涼悠悠,貴州人講“安逸得很”。
戀愛豆腐果更有意思,烤得鼓鼓的豆腐劃開,塞滿折耳根辣椒水,咬開外焦里嫩,本地人調侃“吃個豆腐都能吃出愛情故事”。
還有烤米皮、豆沙糍粑、糕耙稀飯……
別問哪家最正宗,隨便逮個攤攤都“扎實”,畢竟能在這條街扎根的,哪個沒兩把刷子?
敦煌夜市
這處扎根在陽關東路的老牌夜市,堪稱敦煌的“人間煙火博物館”。
它自1991年開市,從沙州市場一步步蛻變成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
背后是絲綢之路千年煙火的沉淀。
夜市里飛檐斗拱的仿古建筑裹著“九色鹿”“飛天”的彩繪,
燈光一打,活脫脫從壁畫里摳出來的長安西市。
老敦煌人管驕傲叫“母不住”,說幸虧是“虧達”,
你若聽見攤主吆喝“嘗嘗這個哼蛋子”,別慌,那是敦煌特有的李廣杏。
驢肉黃面必吃,手工拉的面條比莫高窟的飄帶還韌,澆上鹵汁拌驢肉,滋溜一口魂穿盛唐;
杏皮水得拿敦煌李廣杏熬,酸甜里帶著沙洲的風;
胡楊燜餅的餅子浸透羊肉湯,咬開竟有股戈壁灘的豪氣。
沙蔥牛肉餅最妙,牛肉裹著沙蔥在油鍋里炸得金黃,咬開脆皮,肉汁混著蔥香直沖天靈蓋,
這滋味的“干三”,就像敦煌人辦事的利索勁兒,絕不拖泥帶水。
廣州北京路夜市
這條千年商脈化身的“不夜城”,自宋代雙門底市場發軔,
明清時已是“書市花街”交融的繁華地。
要說地道風味,先嗦碗腸粉。
米漿現蒸的布拉腸薄如蟬翼,裹著鮮蝦牛肉淋上豉油,嫩滑得能“嗦”進喉嚨。
魚皮必點,鯪魚皮刮鱗去腥,拌上芝麻花生醬,“咔嚓”一聲脆到上頭。
椰子雞最是“落胃”,整只竹絲雞塞進老椰子煨足四小時,
湯清得能照見人影,喝完連椰肉都要刮干凈。
煲仔飯的臘味飯滋滋冒油,臘腸甜中帶酒香,鍋巴金黃酥脆,老廣講究“刮鍋底”的儀式感全在這口。
鳳凰奶糊現點現做,水牛奶撞進蛋黃液里,趁熱吃香得能“打耳光都不放”。
牛雜檔前永遠排長龍,牛肚、牛肺在秘制鹵汁里熬到綿軟,
淋一勺辣醬,再配瓶亞洲沙示,這才是“老廣の深夜食堂”。
鹽焗乳鴿、吊龍牛肉……從街頭吃到巷尾,扶墻出時才懂什么叫“食在廣州”。
喀什罕巴扎夜市
漢代疏勒城那會兒這是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
各國商人趕著駝隊在這兒換香料、絲綢,巴扎(集市)的煙火氣兩千年沒斷過。
如今夜市扎在喀什古城東門外的歐爾達希克路,
600米長的街巷擠滿300多個攤位,烤包子在馕坑里“滋啦”冒油,
缸子肉在搪瓷缸里咕嘟冒泡,活脫脫一本翻開的《舌尖上的西域》。
必吃的十道狠貨得記牢:
烤包子要選羊腿肉混洋蔥丁的餡,咬開酥皮燙嘴才正宗;
缸子肉必配黃蘿卜,解膩全靠它;酸奶粽子得讓老板多淋兩勺無花果醬;
胡辣羊蹄得挑膠質厚的,辣油裹著蹄筋兒能粘住嘴;
石榴汁要現榨的,籽粒在銅榨床下擠得噗噗響;
烤蛋得吃鵪鶉蛋套鵝蛋的“三連擊”,蜂蜜藏紅花往蛋液里一灌,滋補得很。
再嗦碗涼粉,就著馕坑肉配“奪命大烏蘇”,保管你摸著肚子感嘆:“這巴扎,歹得很!”
走咧!
長沙街頭嗦粉聲滋溜響,南寧卷筒粉的黃皮醬還掛在嘴角,敦煌驢肉黃面的香氣勾著魂兒。
管它是鼓樓夜市人挨人“挨三天地磚親”,還是洪崖洞的燈火晃花了眼,
煙火人間,值得滾燙!
胃,你準備好接招冇?夜市江湖見,筷子就是通行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