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有關媒體報道《平樂縣森林防火規劃(2023-2030年)》文本存在個別段落抄襲情況。經核實,該信息基本屬實,縣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我縣將及時修正發布,加強公文審核把關。
據媒體此前報道,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廣西桂林平樂縣政府網站上的《平樂縣森林防火規劃(2023—2030年)》個別段落有抄襲嫌疑,其關于平樂縣水文的介紹和湖南安化縣的水文介紹幾乎一模一樣。
特別搞笑的是,廣西桂林平樂縣政府的一份《森林防火規劃(2023-2030年)》文件被曝出大段抄襲湖南安化縣的文本,甚至連“平口鎮”“小淹鎮”等平樂縣根本不存在的鄉鎮名稱都照搬不誤。
對輿論質疑,當地政府輕描淡寫地回應稱“第三方公司粗心”“審核把關不嚴”,并承諾“及時修正”。然而,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服眾——政府公文代表著行政權威與公共信用,若連最基本的原創性和真實性都無法保證,公眾不禁要問:養著這些端著鐵飯碗卻連審核都不做的人,到底有什么用?
此次抄襲事件最荒誕之處在于,平樂縣和安化縣相距400多公里,水文特征截然不同,但規劃文件卻幾乎一字不改地照搬。更可笑的是,文件中提到的“資江流經平口鎮、小淹鎮”等描述,在平樂縣根本不存在。這種低級錯誤,已經超出了“疏忽”的范疇,而是赤裸裸的懶政。
當地林業局將責任推給“第三方公司”,稱“可能是作為參考,沒有修改”。但問題在于,政府文件不是學生作業,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共政策文本。如果連基本的事實核對都不做,那政府工作人員的價值何在? 納稅人花錢供養的公務員,難道僅僅是“蓋章機器”,連最基本的審核職責都懶得履行?
此次事件中,最令人憤慨的不是抄襲本身,而是涉事部門的推諉態度,林業局推給第三方公司,縣政府輕飄飄一句“把關不嚴”了事。這種“反正不會被開除”的心態,正是體制內“鐵飯碗”文化催生的惡果。
近年來,類似事件并不少見,有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被曝抄襲五年前的舊稿,官方回應“部分內容雷同屬正常”;有的地方環保文件直接復制粘貼其他省份的表述,最終僅以“工作疏漏”搪塞過去。這些案例的共同點是,犯錯成本極低,整改流于形式,最終無人擔責。這種事情若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就會淪為“躺平者的天堂”——能復制就不要自己寫,能抄則抄,反正沒有什么犯錯成本。
因此,要根治這種“文件抄襲、審核糊弄”的頑疾,不能僅靠“加強審核”這樣的空話,而必須建立真正的問責機制,此次事件中,縣林業局和相關審核人員顯然存在嚴重失職。如果僅僅是“修正文件”了事,無異于縱容下一次抄襲,應當對直接責任人進行紀律處分,而非讓“第三方公司”背鍋。
另外,公務員體系需要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對長期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員予以清退。否則,“終身制”只會助長惰性。
政府文件的抄襲,看似是“文字游戲”,實則暴露了更深層的行政惰性。如果連最基本的公文撰寫都要敷衍了事,公眾如何相信這些官員能認真制定政策、服務民生?
納稅人的錢不是用來養閑人的, 如果某些公務員連審核文件這樣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那這個“鐵飯碗”,是時候砸一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