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沒有那么多需求了,大家該換的已經換了,價格刺激也有上限。”一名華為授權店員工對作者說道。
從前年年底開始,全球手機市場在觸底后迎來了反彈,實現連續多季度的增長。其中,中國市場在國補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以來漲勢較為不錯。但是,就像開頭華為授權店員工說得那樣,這一輪的上漲是跌入谷底的順漲,國補的刺激也漸顯疲態。“Mate系列還比較堅挺,但剛發布的Pura80系列我們已經開始降價了。”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調研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2.952億部,同比增長1%,增速低于上一季度。而Canalys(現并入Omdia)給出的數據則更為慘淡,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滑1%,是連續六個季度以來的首次下跌。
“這是預料中的結果,之前的回暖只是需求的前置。”某手機行業分析師對作者表示,在他看來,今年整體的手機大盤也并不會很樂觀。
美國忙囤貨,中國加速清庫存
“好時代已經過去。”在此前的一次交流中,小米的市場人員無奈對作者說道。從近兩三年全球手機市場的表現來看,成熟市場幾乎飽和,在沒有革命性創新的情況下,很難去激發市場的換機欲望。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機構統計的口徑和方式略有不同,導致結果會有所差異。但是,從整體的大趨勢上來看,各家機構給出的數據都不大樂觀。即便是有增長,也是“微乎其微”。
從品牌格局來看,三星、蘋果和小米依舊穩坐全球手機市場的前三名。其中,三星憑借其Galaxy A系列,占據了19.7%的市場份額,也是前五名中增速最高的。蘋果位列第二,占比15.7%。雖然蘋果在促銷期間是頂級品牌,但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下跌了1%,被新興市場的兩位數強勁增長所抵消,導致本季度全球增長1.5%。
小米受到印度市場的影響,二季度有增長,但是并不高,只有0.6%。vivo和傳音則分列第四五名,值得一提的是,傳音在一季度曾遭遇到打擊,跌出了前五,并且財報數據也不好看,收入減少25.45%,凈利潤下滑近七成。
圖片來源:IDC
Canalys(現并入Omdia)高級分析師Runar Bj?rhovde表示:“盡管由于疫情期間設備的更換潮逐漸消退,以及消費者需求持續疲軟,導致第二季度市場出現放緩,但大多數廠商仍展現出穩定和韌性。廠商正積極在運營效率優化與戰術性成果之間實現規模化協同。雖然許多廠商在第二季度抱有更高的增長預期,但為避免庫存積壓,不得不下調生產目標。”
加速清庫存,而不是增加出貨量,這已經成了某些市場的主流,最具代表的就是中國市場。如果從銷量上來看,中國市場在二季度略有增長,這也是國補下清庫存的結果。但是,從出貨量上來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經歷了連續六個季度的增長后,于今年第二季度出現收縮。
IDC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市場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4.0%,降至6900萬部,主要由于消費者需求減弱以及政府補貼推動的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對此,IDC全球客戶端設備高級研究總監Nabila Popal指出,“中國的業績低于預期促成了全球持平的增長。由于補貼未能刺激需求,中國在第二季度下跌。盡管618電子商務節在售罄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原始設備制造商和渠道合作伙伴利用促銷活動來清除庫存,而不是增加出貨量。”
與中國市場相反的則是美國,在關稅政策的影響下,多家品牌積極囤貨。基于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及其時間表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蘋果、三星和摩托羅拉(聯想)等廠商維持了較高的庫存水平,并在整個季度內提前大量備貨,這些都是應對復雜地緣政治和監管環境所需的重要運營策略。
Canalys(現并入Omdia)分析師鐘曉磊對作者表示,“廠商在美國出貨是比較積極的,因為關稅的原因傾向于堆更多的庫存來應對不確定性。”此前有報道稱,若依照相關稅率實施,下半年美國市場消費性電子產品將掀起漲價潮,包括iPhone與非蘋手機等,漲幅至少10%起跳。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也對作者稱,目前看,為了應對未來關稅波動對于供應和價格的影響,很多國家的渠道商現在都在積極囤貨,防止未來的供應短缺或價格上漲。
華為重奪國內第一,低端市場遭遇新危機
市場疲軟出現在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中,全球手機市場在發生變化的同時,不同品牌在細分市場的表現也有所差異,考驗的就是應對疲軟市場的能力,以及品牌力和產品力。和此前Counterpoint發布的銷量數據結果一樣,IDC發布的以出貨量為口徑的中國二季度手機市場報告顯示,華為再次登上國內第一的位置,重奪榜首之位。
圖片來源:IDC
對于華為的亮眼表現,并不難理解。產品力和品牌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華為也是國補政策的受益者,諸如nova、上一代Pura系列以及部分Mate70系列均在國補范圍內。IDC亞太區高級研究經理黃子興表示,華為在四年多后重返榜首,凸顯了其強大的品牌吸引力和有效的發貨管理。
同時,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也指出:“華為仍然在享受其核心用戶群體的高度忠誠,這些用戶正在購買華為新品替換舊機。”關于中國手機銷量市場第二季度的表現,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國手機市場新格局:華為奪魁,小米放緩,蘋果重返前三》已做過詳細分析,這里不再過多贅述。
不過,有一點還是要提及的,就是在下半年的比拼中,隨著國補的“乏力”,國內手機市場的比拼將進一步加劇,尤其是中端機市場,這里是小米、一加等品牌出貨銷售的主要價位段。
IDC分析師Arthur Guo表示:“當前更廣泛的經濟環境仍面臨諸多挑戰,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他還指出,在短期內智能手機需求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市場在下半年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局面。
另外,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高端市場一直表現較為穩定,在各種不確定性的因素下,中低端市場反倒會遭遇更多的新危機,而這一點,從一季度新興市場的下滑就能夠看出。還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傳音,雖然二季度其重回全球前五,但是出貨量同比則是下滑了近2%。
談及傳音的表現,IDC亞太區高級研究經理黃子興對作者表示,傳音專注的市場主要都是新興市場的,同比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需求端在去年的換機高峰后,消費者普遍面對生活費高企而謹慎消費;二是內存漲價而使廠商們更謹慎以保利潤。
“經濟不確定性往往會壓縮市場低端的需求,那里的價格敏感性最高。因此,低端安卓正在經歷一個危機,壓低整個市場增長,”IDC全球客戶端設備高級研究總監Nabila Popal說道。
此前,市場曾認為AI會是刺激需求的關鍵因素,但是從現有的數據來看,這一時刻還需要再等等。“大部分消費者考慮購買手機最大兩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品牌,有了這些之后,可能消費者才會去考慮像AI這些比較相對來說比較錦上添花的一些功能”,Canalys(現并入Omdia)分析師鐘曉磊對作者表示,“目前消費者對AI價值感知非常大的一個阻礙,就是可能不知道他能用AI做哪些事情,他們更習慣于用傳統的方式,那個慣性還沒有被切換過來。”
由于高不確定性、關稅波動和許多地區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等宏觀經濟挑戰導致消費者支出放緩,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0.6%(YoY),達到12.4億臺。不過,在作者看來,也不能全盤悲觀地去看待未來的手機市場。比如在蘋果折疊屏手機量產有時間表后,折疊屏手機有望在今年迎來復蘇。
作為高端形態手機的代表,幾乎主流品牌都已經入局折疊屏市場,雖然去年增速有所下滑,但在蘋果的影響下,會刺激更多的消費者去入手折疊屏手機。當然,這里也有一個不變的前提,那就是價格要與體驗價值相對等,否則折疊屏最終也只能劃歸到小眾產品的隊列中。(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鐘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