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點:專注靈魂世界心理成長
15
一、入職第一天,我就給老板貼了標簽
人事總監把工牌遞給我時,特意壓低聲音:“陳總很欣賞你的專業背景。而且你還是985高校畢業的。”
我摩挲著燙金的校徽logo,目光掃過辦公區盡頭那間玻璃辦公室——里面那個正在泡茶的中年男人,就是傳說中初中沒讀完就闖社會的老板。
"小林是吧?"他招呼我進去,紫砂壺升起的水霧后面,是件皺巴巴的格子襯衫。當他用帶著方言的普通話問"你們學校教沒教過怎么把技術變成錢"時,我盯著他虎口處的紋身走神了。
回到工位,我點開公司官網的創始人介紹:陳某(化名),39歲,初中肄業,23歲創辦這家年營收過億的智能硬件公司。同事說,他至今分不清PPT里的柱狀圖和餅狀圖。
那天晚上,我在同學群里發消息:"遇到個暴發戶老板,連SWOT分析都不知道是什么。"
二、專業方案的潰敗
轉正答辯那天,我帶著熬夜完成的智能家居市場分析報告走進會議室。32頁PPT里嵌入了動態數據模型,參考文獻列了17篇核心期刊。
"這個技術能解決大媽們在菜市場最頭疼的什么問題?"陳總突然打斷我的講解。
見我愣住,他掏出手機:"今早拍的,海鮮攤主用淋水保鮮,顧客嫌秤不準天天吵架。"
他滑動照片:"你報告里說目標用戶是25-35歲白領,但真正愿為智能菜籃買單的,是這些被缺斤短兩折磨了半輩子的阿姨。"
投影儀藍光里,我看見技術總監悄悄合上了寫滿公式的筆記本。
三、社會大學的必修課
后來我逐漸見識到這種"野蠻智慧":
競標前夕甲方臨時變卦,我們還在改方案時,他帶著兩斤茶葉直接去對方老家"拜訪長輩";
產品滯銷,他讓保潔阿姨把樣品擺在小區廣場舞隊伍最顯眼的位置;
有次財務總監匯報完現金流問題,他盯著天花板突然問:"你們說,麻將館怎么就能永遠不差錢?"
上周團建吃火鍋,他夾起毛肚在鍋里七上八下:"讀書要像煮牛肉,穩扎穩打;做生意得像涮毛肚,火候到了就得立刻撈。"
熱氣蒸騰中,我忽然想起導師說過的話:"有些學問,圖書館的灰塵里永遠找不到。"
四、畢業三年后,我終于拿到真正的學位
現在我的辦公桌抽屜里放著兩份證書:一份是鑲著金邊的碩士學位證,另一份是陳總手寫的"社會大學錄取通知書"。
去年年終獎他給每個員工發了本《毛選》,扉頁上寫著:"矛盾論比商業模式畫布好用。"
前兩天面試新人,有個劍橋留學生滔滔不絕講著區塊鏈。我在評估表"實戰經驗"欄畫了個星號,就像當年陳總在我轉正報告上畫的那樣。
茶水間遇到實習生問:"學長,你說是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我晃了晃泡著枸杞的保溫杯:"你看過武俠小說嗎?名門正派的招式,得配上江湖老手的內功心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