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情感動物,有喜怒哀樂、愛憎褒貶,法官其實也是普通人,只是職業性質決定了他們的日常是以一顆理智中立的心,聽世間悲歡,辨真相謊言。工作中的他們始終將情緒與感受深藏,待夜幕落下,他們將法袍褪去,坐在寂靜的辦公室中撰文理卷之余,回想起近期的所見所聞,常會頓生一番感悟,不吐不快,這就是《法庭?五味瓶》欄目的由來。
本號正陸續推出《法庭?五味瓶》系列文章,為您講述鮮為人知的法官辦案故事,以細致筆墨描繪心路歷程,帶您體驗法院人的甜酸苦辣咸。
法院立案窗口,是與群眾接觸的第一線,是司法程序開始的第一步。窗口的工作人員雖處在方寸之地,卻透過案件、透過當事人看盡世間百態。他們經歷過歡樂,感受過沮喪,受到過鼓舞,可以說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挑戰與委屈
青檸初嘗,酸澀刺喉,卻能在巧手調配中化為沁人清香。那天,窗口的小馮迎來了一個挑戰:當事人郵寄立案的起訴狀的落款日期寫錯了年份,她與當事人進行電話溝通,但對方不理解,認為這是在小題大做,并掛了電話。小馮再次撥打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為此,小馮很是委屈與苦惱。
在同事的疏解下,小馮沒有讓酸澀的情緒持續發酵,而是調整心態,將專業素養化作蜂蜜,秉持熱情再次撥通電話,她耐心解釋道:“起訴狀的落款日期至關重要,它作為確定您主張權利的時間依據,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您自身利益的。”這番真誠的話語終于打動了當事人,在掛斷電話前,對方還和小馮說了句“對不起”,表示之前語氣太沖,并且承諾會重新郵寄完整的起訴狀。
在立案窗口,類似不被理解或者難以溝通的情況時有發生,工作人員要懂得如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把酸楚釀成理解,才能制作出一杯杯清甜的“檸檬蜂蜜茶”,更好地與群眾溝通。
成就與認可
蜜柚的清甜藏于厚實的果皮之下,正如司法關懷穿越重重阻礙終抵達人心。很多時候,老百姓都是第一次到法院打官司,對于如何準備案件材料、什么是證據等,大都一頭霧水。這天,窗口的小周接待了一位想要起訴女兒支付贍養費的老太。老太滿臉愁容,對于起訴需要準備的材料一無所知,小周耐心地向她解釋,老太聽后表示下次再來。
沒過幾天,老太再次找到小周,表示要填寫訴狀,但在確定贍養費金額時犯了難。在與老太深入交談后,小周得知,幾年前,女兒與老太產生了誤會,自此再也沒去看望過老太,老太希望通過法院來調和母女間的關系。了解到老太的本意,小周主動提出可以幫忙聯系其女兒。電話中,小周用生動的法院判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老太也表示會認真考慮是否要起訴。
幾個月過后,老太又來到窗口,與此前不同的是,老太臉上的陰郁一掃而空,她這次是特意來感謝小周。原來,正是小周的那通電話,讓女兒主動來看望她,母女倆有了談心的機會,終于解除了誤會,老太也決定不再起訴。
群眾的贊譽,是對窗口工作人員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他們用真誠的服務將“急難愁盼”轉化為“好評如潮”,這份甜,比蜜柚更醇厚。
辛苦與付出
立案大廳里,電子叫號聲與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忙碌的交響曲。在這里,每位工作人員都必須化身“多核處理器”,每天接待數十位當事人,同時還要核對材料、解答咨詢等,工作繁雜而瑣碎。
這不,窗口的小李正一邊快速核對財產保全的立案材料,一邊叫號接待立案的當事人,還要接聽時不時響起的咨詢電話。半天下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保溫杯中的茶水早已涼透。
立案窗口的工作不僅是對體力和耐心的考驗,還是對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嚴格檢驗。隨著法律的不斷更新,他們必須保持學習,才能精準解答當事人的提問。面對批量案件,加班加點、犧牲個人休息時間是常態,但他們毫無怨言,因為他們深知,這杯司法為民的“特調咖啡”,雖苦澀在前,卻自有回甘在后。
沖突與質疑
走進法院的當事人,往往正經歷人生的重大變故,自然會伴隨焦慮、憤怒等復雜情緒或心理問題,這些情緒如同嗆人的紅辣椒,給立案工作帶來不小挑戰。
窗口的小錢接待了一位從外地來的大姐,她要起訴某行政機關。然而,她提供的材料中并沒有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的相關依據。小錢盡可能用淺顯易懂的話語向大姐釋明何為行政行為、何為權利義務的影響。大姐聽后卻橫眉怒目,扯著嗓子大聲質問:“現在是立案登記制,我材料拿過來,為什么不收?”
面對大姐的誤解和指責,小錢被嗆得一時語塞,但她迅速冷靜下來,認真解釋起立案登記制的具體含義,并針對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再次進行深入說明。小錢還表示若當事人對于口頭釋明的內容不能理解,法院也可以出具紙質的釋明材料。在小錢的耐心解釋下,大姐的情緒逐漸平復,并聽取了小錢的專業建議。
在工作中,工作人員常常需要直面當事人的激動情緒,唯有保持專業和耐心,解釋清楚法律程序,冷靜溝通,才能化解矛盾。這種直面沖突的情況,便是工作中的“辣”味。
成長與總結
海鹽的結晶需要時光沉淀,正如工作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需要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淬煉。去年年底,立案窗口的小李收到某花園社區送來的一面錦旗,感謝她多次參與社區調解,為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提供法律指導和法律咨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李帶著從社區調解工作中總結出的問題和對策,化身授課老師,參與法院組織的關于提升基層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的專題培訓。培訓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覆蓋轄區全部社區。小李既實用又接地氣的調解方法,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時光不語,默默耕耘。透過這小小的立案窗口,工作人員們從誤解的酸澀中學會理解,在贊譽的甜蜜中收獲動力,于忙碌的苦澀里堅守初心,在沖突的辣味中磨礪耐心,在經驗的沉淀中實現成長。這方寸窗口,成為了傳遞司法溫暖、彰顯司法為民的重要舞臺。
來源:梁溪法院
編輯:黃楓怡
審核:朱紅金
PREVIOUS REVIE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