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表示,印度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美國談判貿易協議,不會在最后期限前倉促簽署不利協議。這一表態,標志著美印貿易談判迎來新轉折,也讓美國陷入尷尬境地。
美印貿易談判由來已久,卻一直進展不順,如今更是陷入僵局。美國一直要求印度放開市場,特別是在農業、汽車和信息技術領域。美國希望印度大幅降低小麥、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高關稅(平均35%),取消非關稅壁壘,尤其是針對乳制品、肉類和轉基因作物的限制。同時,美國還要求印度為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優惠,允許外資企業數據自由跨境流動,并取消本地服務器強制規定。
莫迪(資料圖)
然而,印度在這些問題上態度堅決,毫不退讓。印度以保障國內6億農民生計為由,堅決拒絕開放農業市場。印度的農業生產模式以小農經濟為主,大部分靠手工勞作,生產力相對低下,且不能自主生產化肥,是全球第一化肥進口國。一旦放開農產品進口,印度農業將遭受重創,幾億農民面臨失業,這是印度政府無法承受的后果。在汽車領域,印度認為美國的要求會對其國內產業造成不利影響。在信息技術方面,印度堅持《2023年電子商務政策》,以保護本土IT服務產業(占GDP的7.6%),因為這是印度少數能從美國賺取利潤的產業,全面放開將使其受到毀滅性打擊。
印度此番敢于“從實力地位出發”與美國談判,并非盲目自信,而是有一定底氣。從貿易數據看,2024年美印雙邊貿易額約為1290億美元,美國對印度的商品出口總額為418億美元,進口額為874億美元,貿易逆差達457億美元。今年4月至5月,印度對美國的出口從去年同期的141.7億美元增至172.5億美元。印度對美貿易保持順差,且出口呈增長趨勢,這讓印度在談判中有了一定話語權。
在自貿協定方面,莫迪政府上臺后,積極與多國簽署自貿協定。印度先后與毛里求斯、阿聯酋、澳大利亞、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瑞士、挪威、冰島及列支敦士登)以及英國簽署了自貿協定。這些協定為印度商品打開了新市場,增強了印度經濟的韌性。例如,與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使印度牛肉和水果出口量大幅增長;與歐洲國家的合作推動了印度制藥和軟件行業的發展;與英國的自貿協定則有助于印度吸引倫敦金融城的外資。印度認為,這些自貿協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
此外,印度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逐漸提升。莫迪親自訪問巴西參加金磚峰會,并訪問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五國,試圖聯合“全球南方”國家抗衡美國經濟霸權,推動多極秩序的形成。印度還積極與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家推進本幣貿易結算,減少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依賴。這些行動表明印度在國際舞臺上正努力尋求更多的自主權和話語權。
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資料圖)
盡管印度在談判中態度強硬,但國內也面臨著巨大壓力。印度國內的反對派和農民團體紛紛向莫迪政府施壓,警告莫迪不要對美國作出“過度的讓步”。農民組織SamyuktKisanMorcha成員阿維克?薩哈表示,印度農民已面臨嚴重經濟壓力,允許美國轉基因作物進入印度市場將進一步損害農民利益。
印度主要反對黨國大黨對莫迪政府的談判立場表示懷疑。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直言:“記住我的話,莫迪會溫順地屈服于特朗普的關稅截止日期?!泵烙鹇曰锇殛P系論壇主席穆克什?阿吉也認為:“無論印度政府做什么,都會被視為他們基本上屈服于特朗普的要求。所以,他們現在處于一個沒有贏家的境地?!?/p>
莫迪政府清楚,農民在印度政治中具有重要影響力,農民的選票對于其執政地位至關重要。如果在農業問題上對美國妥協,可能引發大規模農民抗議,威脅到政府的穩定。因此,莫迪政府在談判中必須謹慎權衡,既要維護國家利益,又要安撫國內民眾。美國一直試圖在貿易談判中迫使印度讓步,以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印度此次的強硬態度讓美國的計劃遭遇挫折。美國原本希望通過設定關稅截止日期來迫使印度就范,但印度明確表示不會受此約束,將從實力地位出發進行談判。
美國在農業、汽車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要求未能得到印度的積極回應,談判陷入僵局。如果美國堅持強硬立場,對印度加征關稅,可能導致兩敗俱傷的局面。一方面,印度出口將受到沖擊,但另一方面,美國也將失去印度這個重要的市場。美國企業對印度市場寄予厚望,尤其是在農產品、汽車零部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一旦貿易關系惡化,美國企業的利益將受到損害。
此外,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也可能受到影響。美國長期以“美國優先”政策行事,在貿易問題上頻繁使用關稅大棒,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滿。此次印度的強硬反擊,可能會引發更多國家對美國貿易霸權的抵制,使美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特朗普(資料圖)
美印貿易談判的最終結果仍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意愿。美國希望通過與印度的貿易協議,擴大其商品和服務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印度則希望在“感興趣的領域”獲得市場準入,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巨大,如果不能找到妥善的解決方案,談判可能破裂,導致貿易戰升級。
從目前情況看,印度短期內不會輕易在農業、汽車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對美國作出重大讓步。印度政府需要在維護國家利益和滿足國內民眾訴求之間找到平衡。而美國也需要重新審視其談判策略,考慮如何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與印度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
未來,美印關系的走向不僅取決于貿易談判的結果,還將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不斷變化,美印兩國都在尋求調整對外政策,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過程中,雙方能否保持理性和克制,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將直接關系到美印關系的未來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