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員曾犀利點評過歷代皇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等,他們都開創(chuàng)了一代盛世。
這些皇帝到了晚年后,或多或少都給后人留下了一些被詬病的瑕疵。
而歷史上有一個皇帝,勵精圖治,幾乎毫無缺點,唯一的遺憾就是死得太早,他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時勢造英雄
江陵縣的集市上,人流攢動,天南海北商販匯聚在此地。
唐朝以后,江陵發(fā)展為全國茶葉的集散中心,各地的商販都來到江陵購買茶葉。
一個青年正在和商家討價還價,想要多購買一些片茶、散茶,回家鄉(xiāng)出售。
看青年相貌敦厚,商家最后稍微讓了些利給青年,完成了此次交易。
人人常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青年在江陵販茶的經(jīng)歷中,學習和了解了不少風土人情和生活百態(tài)。
這個青年叫柴榮,老家在河北邢臺。
他家里幾代富豪,不過到唐末之后,戰(zhàn)亂不斷,柴家莊的生意漸漸衰敗了。
到柴榮這一輩,父母很早去世,家道中落,年幼的柴榮無法撐起門面,于是他投奔了姑母一家。
姑父郭威家境也不太好,要強的柴榮便靠著家傳的一些從商經(jīng)驗,跟隨當?shù)氐母簧套銎鹆瞬枞~生意。
由于來往經(jīng)商,總是需要防范盜匪的劫掠,所以在販茶時,柴榮掌握了騎射的本事。
閑暇之余,柴榮也會看些家里留下的藏書,他對四書五經(jīng)、歷史和道家學說多有涉獵。
而姑父郭威看他性格踏實,家里一直沒有兒子,就收柴榮做了兒子。
柴榮生于商人家庭,本來是打算一輩子經(jīng)商,好好孝敬郭威和姑母的。
可是,郭威的車輪把他帶到了另一個賽道。
郭威出身將門世家,因為父親被人謀害,只得投靠姨母獲得接濟。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郭威生的膀大腰圓,別無所長,索性就投軍了。
沒想到,郭威在軍中如魚得水,很快就混出了名堂。
眼看官職越來越高,身邊缺少幫手,郭威就讓剛成年的柴榮棄商投戎,來幫助自己。
郭威因為協(xié)助劉知遠開國有功,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和檢校司徒,開始參與軍事決策。
劉知遠去世后,郭威已經(jīng)升任樞密使,掌握全國兵權(quán)。
五代實行募兵制,將領(lǐng)與士兵關(guān)系密切。郭威善于撫恤將士,深得軍心,所以后漢的軍隊和郭威的家軍沒有區(qū)別。
劉知遠死后,他的兒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后漢隱帝。
隱帝擔心郭威功高震主,在讒言影響下殺害了郭威留在開封的家人,并密令誅殺郭威。
郭威得知消息后,在部將支持下以"清君側(cè)"為名起兵反抗。
五代十國時期,"兵強馬壯者為天子",他率軍攻入開封,推翻后漢隱帝,建立了后周。
郭威一路高歌猛進,也影響了柴榮的人生軌跡。
郭威稱帝后,減免稅賦,崇尚節(jié)儉,致力于改善戰(zhàn)亂時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可連年的征戰(zhàn),終究損傷了根本,郭威沒幾年就病逝了。
郭威病逝前,特別叮囑柴榮要從簡發(fā)喪,不要影響百姓的生活。
郭威立下遺詔,傳位給柴榮。
常說時勢造英雄,郭威和柴榮就是典型的例子吧。
文治武功
北漢的劉崇趁著后周發(fā)喪,勾結(jié)遼人攻打后周。
已經(jīng)登基的柴榮非常憤怒,不顧眾人的反對,下旨親征。
由于柴榮剛登基,很多人和事還沒有完全掌控。
有些武將質(zhì)疑柴榮的能力,在交戰(zhàn)中畏首畏尾,錯失戰(zhàn)機,因為將領(lǐng)的拖沓,導致大潰敗。
還好柴榮這一路大軍沒有掉鏈子,柴榮親自上場,不顧危險,沖鋒上陣,大敗北漢,嚇跑了準備坐收漁利的遼軍。
各路兵馬在柴榮的鼓舞下,不再畏縮。
后周所有部隊最后在高平集結(jié),再次大敗劉崇,嚇得劉崇丟盔棄甲而逃。
如果不是天公不作美,柴榮甚至可以滅掉北漢。
面對惡劣的天氣以及內(nèi)部將領(lǐng)的管理問題,柴榮只好班師回朝。
因為柴榮御駕親征,收服了一眾文臣武將的忠心。
柴榮又下令處死了此次戰(zhàn)斗中拖沓的將士,給與一些年輕的,敢打敢拼的將士重賞,比如趙匡胤等人。
柴榮繼承了郭威的遺志,非常希望能夠?qū)Φ闷鸸脑耘嗪秃裢?/p>
考慮到群狼環(huán)伺的狀況,柴榮首先對軍隊進行整頓。
柴榮強化軍規(guī),改革將領(lǐng)升降制度,庸者下,能者上的考核機制,使軍隊很快煥然一新。
整頓后的周國軍隊,足以震懾別國。
內(nèi)政上,柴榮廣邀天下名士,制定國家發(fā)展的方針。
往年的科舉,被世家門閥壟斷,中舉的人多為豪門。
柴榮趁著新君繼位的熱度,破格提拔了一批寒門士子,用來平衡世家大族的影響力。
他又采用王樸的建議,在軍事上,從易到難,統(tǒng)一天下。
面對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亂局面,柴榮又推行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quán)的政治改革。
借著平定李守貞部隊叛亂,柴榮一次性裁撤掉了六鎮(zhèn)節(jié)度使,將所有兵權(quán)收歸樞密院,終結(jié)了"兵強馬壯者為天子"的惡性循環(huán)。
繼承郭威節(jié)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柴榮嚴懲貪官污吏。
比如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因額外征收賦稅被處死,萊州刺史葉仁魯因收斂錢財被處決,使吏治得以清明。
由于佛教在唐朝開始興盛,田畝眾多,很多老百姓為了活命,都出家為僧。
而和尚大多又不事生產(chǎn),會將土地租賃給窮苦老百姓耕種。
在戰(zhàn)亂的五代十國,土地荒廢,糧草嚴重不足。
考慮到這些情況,柴榮大力限制佛教,限制寺院特權(quán),廢除無敕額寺院30336所,僅保留2694所。
柴榮規(guī)定,出家必須獲得家人同意,強制61200名僧尼還俗,增加國家勞動力和兵源。
此外,朝廷收繳銅佛像鑄錢,解決貨幣短缺問題,使國家的銅錢流通瞬間增加了三倍,大大促進了國內(nèi)經(jīng)濟的恢復。
在李重進、王樸等人的幫助下,柴榮統(tǒng)一好內(nèi)部環(huán)境后,開始了統(tǒng)一天下的偉業(yè)。
柴榮先后西進巴蜀,南征南唐,北伐契丹,在短短五年半內(nèi)完成了通常需要數(shù)十年才能實現(xiàn)的改革,奠定了統(tǒng)一江山的基業(yè)。
好人不長命
眼看柴榮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中國將再次出現(xiàn)一位千古一帝時,年僅39歲的柴榮突然生病,不到2個月就去世了。
如果必須要給毫無缺點的柴榮找點毛病的話,那就是他給兒子選擇輔臣的安排,確實非常不合理。
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道:“先生的才干是曹丕的十倍,必然能安定內(nèi)外。如果劉禪不值得輔助,你就可以取代他。”
劉備用正話反說的政治手段,使諸葛亮不得不用心匡扶蜀漢。
郭威在病危時,同樣擔心柴榮不能服眾。
所以他讓李重進當面給柴榮行君臣大禮,用這種明確的君臣禮儀確定了托孤和輔臣的名義,使得李重進必須忠于柴榮。
柴榮生病后,當時軍隊內(nèi)的三大擎天柱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托孤重臣李重進(也是郭威的外甥)以及僅次于這兩人的趙匡胤。
張永德和李重進自打郭威在世時,就不對付,經(jīng)常鬧矛盾,按理說柴榮托孤這兩個親戚是最合理的。
可是,有一天,柴榮收到了一封讖言:點檢作天子。
而當時柴榮的姐夫張永德,就是殿前都點檢,這可就壞事兒了。
因為除了這個預言外,還有很多張永德的謠言。
已經(jīng)病重的柴榮如何分得清消息真假,他雖然不相信除了打仗啥也不會的張永德會造反,但情勢所逼,無奈之下只能將張永德遠遠地調(diào)離了京都。
而在柴榮看來,最有可能用語言誣陷柴榮的,大概就是李重進。
所以,李重進被柴榮雪藏了,柴榮將最忠于后周的李重進的權(quán)力全部收回了。
最后,柴榮選擇了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謙遜有禮,沒有野心的趙匡胤作為托孤大臣。
可能是柴榮過于相信他一手提拔的趙匡胤,也可能是柴榮沒料到自己這么快就得了重病。
所以,他并沒有過多關(guān)注趙匡胤的行動,也沒能清楚地制定具體的措施,來落實對于自己未來接班人的考察與培養(yǎng)。
趙匡胤此時,已經(jīng)通過“義社”以及“裙帶”關(guān)系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趙家軍體系。
趙匡胤和石守信、王審琦等禁軍將領(lǐng)結(jié)為"義社十兄弟",形成緊密的軍事集團,又通過長期經(jīng)營,殿前司和侍衛(wèi)司內(nèi),都安插了自己的親信。
當少主柴宗訓繼位后,趙匡胤很快以“主少國疑”發(fā)動兵變。
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偽造契丹聯(lián)合北漢南侵的軍情,朝廷在恐慌中派遣趙匡胤率軍北上御敵。
而軍隊行軍到陳橋驛時,居然原地駐扎,不再前行。
此時,軍中傳出"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的輿論,有人刻意煽動兵變情緒。
趙匡胤率軍返回開封,守將石守信、王審琦等開城接應。唯一抵抗的侍衛(wèi)親軍副都指揮使韓通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兵變幾乎兵不血刃。
勝利果實被北宋摘去。
結(jié)語
柴榮文治武功,在軍事、政治、宗教、文化、科舉教育、水利等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對后周進行了改革。
當國家一片欣欣向榮時,柴榮年紀輕輕就去世了,果實很自然地被人奪去。
如果他能多活幾年,能否使后周發(fā)展到足以對抗金國和蒙古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