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賴杰琦
蟬鳴盛夏,文明實踐如清泉浸潤株洲。不久前,一場以“文明養犬·‘寵’我做起”為主題的文明實踐示范活動在天元區未來云MALL前坪舉行,是我市舉辦的系列主題文明實踐活動之一。
文明實踐,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行動,倡導和踐行文明的價值觀、行為準則和社會風尚。今年以來,我市聚焦百姓需求,打造沉浸式文明實踐場景,開展6000余場次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文明,正以更接地氣、更暖人心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的日常點滴。
株洲街頭藝術站。(資料圖)
特色實踐品牌,讓文明擁有標識
清晨七點,淥口區淥口鎮環衛工驛站飄出誘人香氣。志愿者張滿珍麻利地將一碗碗米粉、面條端上桌。剛結束早班清掃的環衛工李大爺接過碗,大口大口地吃,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天天能吃免費早餐,我從心底里高興!”
張滿珍(中)在驛站內為環衛工人端上早餐。受訪者供圖
自2018年6月首家環衛工驛站運營至今,無論寒冬酷暑,張滿珍和淥口區博愛志愿者聯合會的伙伴們,始終堅持為環衛工奉上愛心早餐。七年如一日的堅持,在今年6月10日收獲省級肯定——“淥口區環衛工驛站愛心早餐”項目榮登湖南省文明辦發布的《2025年度“雷鋒家鄉學雷鋒”文明實踐品牌項目入選公示名單》。
環衛工驛站愛心早餐,是我市眾多文明實踐品牌項目的一個生動縮影。“黨聲‘攸’揚”“株事有禮·好人讀好書”“街頭藝術站”……從城市到鄉村,從理論宣講到文化惠民,一個個特色鮮明、群眾叫好的文明實踐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覆蓋城鄉、遍地開花。
“品牌是提升文明實踐吸引力、影響力的關鍵抓手。”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正著力培育打造一批接地氣、有活力、可持續的特色項目,“目的是讓文明實踐真正‘活’起來、‘實’起來,吸引更多群眾樂于參與、主動融入,在潤物無聲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
多元便民服務,讓群眾感受溫暖
“舌頭放松,伸出來一點。”在炎陵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首次開設的中醫養生保健課現場,該縣中醫院針灸康復科醫生劉霞手持壓舌板,目光專注地檢視著學員的舌象,仔細“望聞問切”。
炎陵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首次開設的中醫養生保健課現場。受訪者/供圖
類似的場景在全市各處上演。蘆淞區“我的校·我的城”活動現場,大學生志愿者走進社區,支起服務攤位:維修家電、清洗空調、磨刀理發……居民張奶奶一邊給拆洗空調濾網的志愿者遞水一邊感慨:“這些伢子,真貼心!”
將專業醫療知識轉化為百姓聽得懂、用得上的“養生課”,讓青年學子的專業技能成為服務百姓的暖心實踐,正是文明實踐“潤物細無聲”的魅力所在。
無論是“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祭英烈”的莊重緬懷,還是“禮遇好人·志愿同行”的榜樣引領,抑或是“七彩暑假”的快樂陪伴,依托全市151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的各類實踐活動,正成為傳承優秀文化、服務百姓生活的舞臺,在切實解決百姓身邊問題的同時,又潛移默化傳遞著文明新風。
“株事有禮·好人讀好書”活動現場。受訪者 供圖
各類主題活動,讓文明聚成合力
群眾性主題文化實踐活動以其覆蓋面廣、感染力強的優勢,成為弘揚道德風尚、凝聚城市精神力量的重要載體。在株洲,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活動,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參與度,彰顯著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蘊與向上向善的文明氣質。
2025“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淥口龍舟邀請賽龍舟。湯磊/攝
“加油,加油!”今年端午,淥口水電站上游沿岸人聲鼎沸。隨著激昂的鼓點響起,龍舟健兒們展開激烈角逐。現場歡呼吶喊此起彼伏,速度與激情點燃全場。
作為傳承已久的端午習俗,淥口賽龍舟群眾基礎深厚,連續三年的成功舉辦,更讓這項活動“火出圈”。據統計,活動當天現場觀眾超萬人,線上觀看人次更突破20萬。
賽龍舟、包粽子、賞非遺、制香囊……這些依托傳統佳節精心策劃的文明實踐活動,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紐帶,更是涵養社會文明風尚的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已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6000余場,惠及群眾逾100萬人次。
編輯:李毅哲
二審:王建設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