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消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剛結束平壤之行便馬不停蹄飛抵北京,7月13日與王毅外長再度會晤。這是短短四天內的第二次會面——此前在吉隆坡東盟外長會議期間兩人已深入交流過。中俄外長這般高頻互動背后,一場關乎多邊格局的重量級外交議程正浮出水面。
從平壤到北京,拉夫羅夫的行程軌跡本身就是一個強烈信號。在朝鮮期間,他不僅與朝外相崔善姬舉行第二輪戰略對話,更獲朝鮮領導人在專屬游艇上的特別接見。朝媒雖未披露普京捎去的具體信息,但核心議題不言而喻:西方情報機構推測朝鮮計劃在數月內向俄增派2.5萬至3萬名軍事人員(較年初規模翻倍),并已向俄軍提供超1200萬枚炮彈。當記者追問援軍事項時,拉夫羅夫既未承認也未否認,只強調“朝鮮堅定支持俄在烏特別軍事行動的所有目標”。
拉夫羅夫(資料圖)
拉夫羅夫結束訪朝后未返莫斯科,而是直飛北京。這場特殊行程安排本身,便是俄方對中方關切的回應姿態——中俄朝三角關系中,中方態度始終具有戰略分量。尤其當俄朝安全互動升級時,及時溝通變得至關重要。拉夫羅夫在平壤已明確表示俄朝同意建立“保障周邊平等安全”的機制,這暗示俄可能為朝提供更實質的安全背書。中國作為地區穩定的關鍵力量,俄方選擇抵京首站便與王毅會談,其傳遞互信的用意不言自明。
而這場沒有繁文縟節的會面也充滿了意味深長的細節。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內,王毅與拉夫羅夫均未系領帶,隨行官員同樣著裝輕松。這種非正式場合的坦誠交流,恰恰凸顯中俄關系已超越表面禮儀——無需刻意營造氛圍,大事要事隨時可談。王毅在開場白中連用三個“最”定義雙邊關系:“最穩定、最成熟、最富戰略價值”。這既是對兩國協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外界雜音的有力回應。
拉夫羅夫(資料圖)
雙方探討的議題層次豐富且主次分明:朝鮮半島局勢被置于烏克蘭危機與伊朗核問題之前。這顯然與拉夫羅夫攜朝鮮最新動態抵華直接相關。王毅特別點明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強調需“維護二戰正確歷史敘事”。這一表述不僅關乎歷史正義,更暗含對當前地緣博弈中扭曲敘事的警惕。面對烏克蘭危機升級風險(美英法等30國正醞釀新動作),王毅重申中方在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上與俄“堅定相互支持”的原則立場。
而真正的重頭戲,正在天津加速醞釀。普京已確認將于8月底赴天津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并將首次在華參加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直言,如此長時間的外訪對普京“實屬罕見”。作為上合輪值主席國,中方正與俄方密切協調,確保天津峰會成功舉行。拉夫羅夫此行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為普京訪華鋪路——這場持續四天的國事訪問,已被雙方視為未來數月的“頭等大事”。
特朗普(資料圖)
回望特朗普年初“聯俄抗中”的構想,現實給出了辛辣諷刺。美俄關系非但未能回暖,反而因美國加速軍援烏克蘭而更趨緊張。特朗普本人近期甚至斥責普京立場“胡說八道”。王毅與拉夫羅夫四天內兩度握手,恰似向世界宣告:中俄戰略協作不僅未被離間,反而在風浪中愈加緊密。兩國在聯合國框架下推動和平解決方案的努力,正為動蕩的世界提供稀缺的穩定性。
當拉夫羅夫專機從平壤轉向北京時,一條跨越東北亞的外交弧線已然劃出清晰軌跡。中俄這兩個大國,正在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真正的戰略伙伴,既能共敘歷史正義,更能攜手錨定未來。面對全球亂局,這種超越短期利益的協作,或許正是世界最需要的壓艙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