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消息,烏克蘭第三獨立突擊旅近日稱,其用無人裝備迫使俄軍士兵投降,特朗普則證實將向烏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烏軍此次行動,先用滿載炸藥的無人車摧毀俄軍掩體,再讓另一臺帶炸藥的無人車逼近俄軍士兵。面對逼近的危險,俄軍士兵選擇投降,隨后在無人機引導下走向烏軍陣地。該通報稱:“歷史上第一次,俄軍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
俄烏雙方在戰場都大量使用無人機,類似士兵向對方無人機投降的畫面并不少見。當前俄軍在火力和兵力上仍占優勢,烏軍在無人機運用上更具創意,雙方暫時處于僵持,俄軍稍占上風。特朗普近期對普京態度轉變,公開表示不滿,稱其說“沒用的廢話”。之后有議員透露他考慮提供破紀錄的對烏援助,13日他證實將提供烏急需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這是其政府首次在拜登時期訂單外額外提供軍事援助,對俄烏局勢影響值得關注。
俄烏沖突(資料圖)
不過,特朗普的立場未必徹底轉變。他競選時承諾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上臺后也嘗試斡旋但進展不順。如今加大對烏援助,更可能是施壓俄羅斯,逼其回到談判桌。短期內,其對烏援助或多為象征性,數量有限,難對局勢產生明顯影響。但隨著時間推移,若援助增加,可能使局勢對俄更不利。
普京面臨的壓力不止于此。歐洲國家正提升軍工產能,美國態度又反復無常。俄烏沖突若久拖不決,變數會增多。對普京而言,當下俄軍仍占戰場主動,特朗普也有意斡旋,或許是在2025年年內結束沖突的好時機。北約秘書長呂特訪問美國時,稱美國為“爸爸”,引發熱議。他與特朗普會晤后,同意北約成員國承擔對烏軍援費用。此前美國已宣布恢復對烏供武,這一安排意味歐洲國家將為美國的武器“買單”。
俄烏沖突(資料圖)
外媒稱,美國可能向烏提供AGM-158系列防區外巡航導彈。該導彈具備隱身能力,突擊力強,射程遠超英法提供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烏已裝備歐洲的F-16MLU戰斗機,可攜帶該導彈在俄防空范圍外打擊俄境內目標。美國此舉顯示其對俄立場轉向強硬,不再傾向通過對話促停火,而是采取高壓態勢。此前北約峰會已同意成員國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5%,遠超之前的2%。
這一調整被認為是為美國戰略服務,特朗普政府一直要求北約提高軍費,通過北約秘書長推動,既能提升北約整體軍費,也讓其為美國戰略買單。特朗普政府對俄的強硬還體現在經濟領域,他公開威脅要對俄產品加征100%關稅,要求俄在50天內停火。與此同時,國際其他地區局勢也暗流涌動。美媒曾刊文建議接受朝鮮擁核,遭日韓反對。而俄外長拉夫羅夫訪問朝鮮后,又前往中國天津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俄朝關系升溫,雙方在多方面達成共識,其發展離不開中方支持。
白宮(資料圖)
此時,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出現誤判。美軍副防長科爾比認為,美國最大對手是中國,無法同時兼顧多線戰場,武器庫存不足,若俄烏決戰,烏軍可能耗盡美國炮彈,影響西太局勢。特朗普數小時前在白宮表示,若50天內無法達成和平協議,將制裁購買俄油的國家,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想借此阻止中國介入俄烏沖突,以便戰后集中精力應對中國。實際上,中國無意介入俄烏沖突,臺海問題的解決也只取決于自身計劃,美國的擔憂是心虛的表現。俄烏蘇梅大決戰的結果,仍需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