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今日(16日)發榜,考評局已于昨日(15日)率先公布,本屆文憑試共誕生16名狀元,創歷屆新高,其中一名男考生更在8科考獲5**,成為“終極狀元”。另外,今年約5.5萬名考生中,逾4.2萬是日校考生,當中逾1.6萬人考獲入8間資助大學的最低要求。
據了解,中國婦女會中學的“終極狀元”,名為王海博。其選修科目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延伸部分(M2),另自修經濟。校方指,王海博為人虛懷若谷,篤學不倦,以“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的態度對待學習,課堂上專注凝神,課后勤思好問。即使已掌握知識,仍會反復推敲、精益求精。此外他主動挑戰自修經濟科,憑極強的自律性和鉆研精神取得佳績,表現了超凡的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8科5星星男狀元 - 王海博。
▲圣保羅男女中學有5位佳績學生受訪。左起:榜眼黎芷榣、超級狀元龔炘朗、超級狀元黃嘉揚、超級狀元鄭曣載、榜眼林柏熹。
▲皇仁書院7科5**超級狀元濮愷俊。
▲皇仁書院6科5**狀元楊懷堃。
▲協恩中學在中學文憑試取得6科5**的狀元何韋瑩。
翻查數據,今年狀元數目歷屆最多,考評局評核發展主管蔡筱坤表示,有16個狀元是她“沒有預見的”,今年“多了考生取得好成績”,她估計,原因是優化核心科目后,即通識科改為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后,學生能“釋出多些時間,讓他們修讀其他科目”。
考評局總監(公開考試)麥勁生對成績表示欣慰,他認為,“‘叻’的同學幾時都有”,考生的表現取決于多方面因素,例如學習方式、臨場發揮等,“今年我們看到有同學做得好”,有相當數量的狀元是“一個考試常有的情況”,所以“不會覺得好驚奇”。
逾1.6萬人達大學入學門檻
成績方面,今年有42795名日校考生,來自416間日校,逾9成報考4個核心科目,以及2至3個選修科目。考評局指,考生的整體成績平穩,16393名日校考生有“332A33”成績,達8間資助大學普遍入學要求,較去年增加764人,占日校考生人數38.5%,比例較去年微增0.1%,以1.3萬個聯招資助學額計算,即每約1.2人爭一個學位。
魏向東表示,整體而言,滿意今年考生表現,形容今年“大學收生大豐收”。他又指,今年的考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疫情及“一些事件的干擾”,反映他們的“韌性(Resilience)”以及學校在疫情期間及后續教學的安排“由考試結果來看,都是做得好好”。
最年輕考生10歲
至于考生人數,魏向東表示,今年有45478名日校考生,以及10303名自修生,共55781名考生應考今年的文憑試,較去年增加約一成,其中約97%有應考。另外,今年共有兩名年長考生,分別為71歲及66歲,其中一人為日校考生另一為自修生;而最年輕的考生為10歲,應考數學核心科目及數學延伸部分M2。
來源 | 星島頭條網
編輯 | 葉金雅
終審 | 鄒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