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上海金融女為什么嫁不出去”的視頻在網上爆火,引發很大爭議。視頻中,一位自詡從事金融行業的女性,對婚戀觀高睨大談,聲稱“吃過西餐,吃過五星級酒店自助,不要吃饅頭和番茄炒蛋了”“高爾夫球場也去過了,大佬揮舞球桿的帥氣也見過了”“什么區長啊,這種都是很一般,也見過很多市長,經常在一個桌子吃飯、一個桌子開會”……刻意地操著上海口音,夸夸其談、滔滔不絕,滿臉洋溢著高人一等、勝人一籌的模樣,其目的很顯然,就是標榜自己見過大世面、接觸過大人物、參與過大項目,自我感覺割離了普通圈層,躋身了上流社會,所以不可能下嫁一個干健身、住毛坯、吃饅頭的河南窮小伙。
婚戀觀、擇偶觀,千姿百態,因人而異,是個人獨到的見解和擁有的權力,但并不是所有想出來的都可以隨意說出來。像斯嘉麗這種脫離實際的直言不諱,還將視頻公布于眾,無異于把貼身的內衣套在了頭上招搖過市。
可恨的是,跟前男友分手后,還不忘諷刺戲謔,殊不知,這是來時路,和什么樣的人談戀愛,也就表明你是什么樣的階層。
可悲的是,本是蘇北草根,干著保險營生,幻想成為金融精英,努力活的像個上海人,也只是從那一個底層來到這一個底層。
可笑的是,強行捆綁精英、掛鉤大鱷、關聯高層,本想抬高自己、挖苦別人,實際上在看客眼里,只是捆螃蟹的稻草、包古董的報紙,成了最大笑料。
近幾年來,“斯嘉麗”現象并非個例。大城市中,35歲左右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小縣城里,這種情況也開始起勢蔓延。究其原因,無外乎所謂的平臺抬高了,世面見多了,眼界打開了,錯誤地把職業光環內化為身份認同,把平臺資源看做個人資本,把經手賬目視為私有財產,把他人日常標定為自身經常,把接觸對象的地位轉嫁成自己社會坐標……致使正視不了自身條件,考慮不周現實情況,衡量不全綜合因素,想法一多,眼光就高,步子再飄,盲目地把擇偶門檻拔高了好幾個層級,對象是看了一個又一個,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既無法融入高端局,也無法接受普通人,最終錯過了姻緣,失去了良機。
每個人向往幸福、憧憬美好,渴望選擇更高階的人生伴侶,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畢竟寒窗苦讀、勤勉打拼,為的是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為的是能有更多的選擇,追求優秀的對象就是規劃美好未來和眾多選擇權力的關鍵一項。
誠然,誰都想找好的,既要好看的,又要素質高的;既要工作體面薪水高的,又要家境股實有權勢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得償所愿。因為這種高顏值、高學歷、高收入、高背景的“四高”如意郎君,你視為“唯一”,可現實中你甚至算不上他的“之一”。你以為自己當前的條件可以配得上他,他認為他的身位值得擁有更好的,比如更姣好的相貌、更高挑的身段、更年輕的年紀、更出眾的學歷、更光鮮的工作、更優渥的家庭。產生這般錯位,就該反思深慮、掂量斤兩,想一想你們是否真正的對等互補,不要田忌賽馬式地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自我打分權在自己手中,可惜決定權在他人那里。姑娘們,請不要活成了現實版《三十而已》里的王曼妮。
“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道出了多少心酸無奈。同樣可以看出,表面上在一個酒店吃飯、在一個場合遇見、在一個桌上開會、在一個單位共事,不代表消除了實質差距,不象征融入了同樣圈層,也不意味著“飛起來的金鳳凰”就能適配“真龍天子”。因為,你的盛裝出席,可能只是見他人的門檻;你的精心梳妝,可能只是別人的習以為常。拿著沒有綜合實力作為全面支撐的優越感,去找尋強自身幾倍的對象,只會帶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挑來挑去,成了半老徐娘,最終落了個被挑、被剩的結局,甚至孤獨終生。其實,最適合你的是那個同樣奮斗18年,還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小伙子!
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奉勸各位有“斯嘉麗”傾向的姑娘,婚戀中,還是多一點腳踏實地的務實,少一些不切實際的浮氣,或許轉個身,屬于你的白馬王子就站在那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