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向日澳同步提出“關稅+軍費”雙加碼,要求就臺海沖突提前站隊;東京、堪培拉雙雙回絕,特朗普放話“那就去當炮灰”。
話音落地不到十二小時,日本外務省與澳大利亞國防部各自用一句話把皮球踢了回去。前者說“憲法與國會說了算”,后者說“政府換屆再議”。沒有寒暄,沒有緩沖,直白得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燈亮到凌晨三點。五角大樓的算盤原本打得響——只要日澳松口,第一島鏈就能瞬間變成“多國聯軍”招牌,可算盤珠子剛撥動,就聽見盟友的拒絕聲像釘子一樣釘進桌面。
特朗普(資料圖)
先看關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把日本汽車、澳洲牛肉、紅酒列進“再審查清單”,暗示隨時可加25%關稅。日方經濟產業省拉了一張表:2023財年,日本汽車對美出口額約460億美元,占整車外銷的37%;可同一時期,對華出口整車金額高達520億美元,占41%。丟了美國市場疼,丟了中國市場要命。東京智庫野村綜算得更細:若美國真加稅,豐田、本田、日產在美利潤最多掉一成半;可若中國反制,日本車企在華三家合資廠直接停擺,利潤蒸發四成。兩邊一對比,東京的沉默不是怯場,是算賬。
澳洲也掏出賬本。活牛與紅酒輸美總值不過48億澳元,占出口總額4.2%;可鐵礦石、天然氣、龍蝦、大麥輸華一年就超過1150億澳元,占三成還多。關稅棒打下去,堪培拉農民頂多罵兩句;中國市場要是關門,珀斯礦區立刻停工,澳元匯率當場跳水。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在電視訪談里攤手:“我們賣礦給中國,買美國戰機,兩邊都想要,但誰的錢更關鍵,一目了然。”
再看軍費。五角大樓給日本畫的線是到2027年國防預算翻倍,再沖到GDP的2.5%;給澳洲的線更夸張,直接拉到3.5%。日本防衛省把文件甩給財務省,后者回一句“錢從哪兒來”——2024財年,日本新發國債高達42萬億日元,利息支出已逼近教育預算。再翻一倍軍費,要么加稅,要么再發國債。加稅,選民翻臉;發債,日元再貶。岸田內閣的民調已跌破30%,再擰螺絲就等著下臺。
澳洲國庫也給不出笑臉。核潛艇大單簽完,預算缺口整整3680億澳元,分三十年攤,每年也得120億。現在再要沖到3.5%GDP,等于每年多掏140億。國會質詢現場,綠黨議員舉著“別拿醫保換潛艇”的標語,把防長馬爾斯逼到墻角。馬爾斯只能說“我們會視威脅而定”,威脅沒定,錢袋先定。
特朗普(資料圖)
盟友不接茬,白宮只能加碼威脅。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打出一句“不去臺海,就去交關稅”。話剛發出,日本網友把這句截圖配上二戰“神風特攻隊”舊照,沖上熱搜第一;澳洲網民則把“炮灰”翻譯成“cannon fodder”,配上袋鼠扛步槍的表情包,閱讀量一夜破千萬。民調機構Lowy當天追加調查:74%澳洲受訪者反對為臺海出兵,日本NHK民調更狠,反對比例飆到79%。數字擺在那里,政客想松口都松不了。
更尷尬的是美國自己。五角大樓副防長科爾比3月在國會書面證詞里寫得很白:若臺海沖突升級,“保衛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利益”。盟友被要求沖鋒,華盛頓卻先把底牌扣住。東京一位匿名防衛官僚私下吐槽:“讓我們去填線,美軍卻可能坐第二島鏈看火?”這句吐槽被《讀賣》引用后點贊破十萬,評論區滿屏“美日同盟塑料情”。
特朗普團隊還想用“歷史記憶”綁住日澳。白宮國安會拉了一份PPT,羅列1951年《舊金山和約》、1976年《澳新美同盟條約》,試圖證明“你們欠美國”。可PPT剛發,澳洲國立大學教授懷特在《澳大利亞人報》撰文:“舊條約沒寫要為臺海流血。”文章閱讀量當天破百萬,評論區最高贊是“讓條約進博物館吧”。歷史文件抵不過現實賬本,這一招也失靈。
眼看關稅、軍費、歷史牌都打空,白宮放出最后風聲:若日澳不表態,美國可能“重新評估”印太安全框架。東京外務省回了一句“隨時歡迎對話”,潛臺詞是“你愛評估就評估”;堪培拉更干脆,防長馬爾斯直飛新加坡,參加香會,議題只談南海航行自由,一句臺海沒提。飛機落地樟宜機場,現場記者問“美國威脅怎么看”,馬爾斯聳肩:“我們按自己的節奏走。”
特朗普(資料圖)
盟友體系出現裂縫,特朗普第二幕的“亞太大戲”剛開場就遇冷場。接下來,無論白宮再揮什么拳,東京與堪培拉大概率還是那句老話:你們先沖,我們再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