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灘水庫,滋養著四川仁壽、眉山乃至部分成都區域,是300多萬人口的“生命之源”和120萬畝良田的灌溉命脈。仁壽縣公安局黑龍灘派出所,自1972年建所以來,就守護著180平方公里的山水畫卷(其中水域近24平方公里),將水質安全視為頭等大事,并創新探索出一套充滿“山水特色”的治理模式。
警務前移 社區治理顯成效
隨著發展,黑龍灘派出所轄區超過80%的人口和單位聚集在四海安置片區,這里也成了警情高發地。黑龍灘派出所將聯勤警務站直接建在四海社區核心位置,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最前沿。
“以前有點糾紛,要跑所里,費時費力。現在警務站就在樓下,民警常駐,小矛盾現場就‘消化’了,感覺踏實多了!”社區居民闕大叔道出了變化。這個聯勤警務站已成為“一站五聯”(治安聯防、矛盾聯調、隱患聯治、事件聯處、平安聯創)的核心樞紐,相關部門和社區干部常駐聯動,信息共享、快速響應。運行以來,片區警情下降17%,案件發案率大幅下降38%,群眾身邊的“小煩惱”顯著減少,看得見的平安日益增多。
警民攜手 織密“環湖防護網”
面對碧波蕩漾的72座島嶼和遼闊水域,僅靠有限警力遠遠不夠。黑龍灘派出所發揚“全民參與”精神,創新治理模式。
據點網絡。在11個村(社區)和24家熱心商戶建立據點。
義警力量。組建多支“守壩”“守湖”“守空”(防無人機違規飛行)義警隊,成為民警的“千里眼”“順風耳”,開展巡邏、勸導和預警。
“名譽島主”機制。精心挑選72名熟悉水域的本地居民和環保志愿者擔任“名譽島主”,包保相應水域或島嶼。“咱不圖啥,就圖這湖清水能一直甜!”首批“名譽島主”之一張先生表示,經過培訓,他們協助巡查污染隱患、宣傳水源保護政策、勸離違規活動。
通過“民輔警+島主”模式,包片民警與島主緊密聯動,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依托智慧平臺精準調度,確保島嶼、湖面、岸線無縫銜接,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環湖防護帶”。
服務零距離 守護全方位
黑龍灘派出所將基層治理聚焦于人、家和社區,在服務群眾上精準發力。
民警的微信二維碼張貼在社區顯眼處,居民掃碼即可反映問題、求助咨詢,“手指動一動,民警就收到,方便!”居民李大姐稱贊道。
“警民議事廳”里定期召開座談會,居民代表、商戶、企業負責人暢所欲言,民警認真聽取意見、解決困難。
“田媽媽驛站”聯合各方力量成立驛站,搭建“家-校-社”三位一體防護網,重點關注未成年人保護。
“護陽聯盟”聯合婦聯、檢察院、社區、學校組成50余人的團隊,緊盯涉未成年人風險。截至目前,聯盟已成功勸阻7起未成年人沖動行為,及時挽救了8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看著孩子們能回歸正軌,家庭重現笑容,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志愿者陳老師說。
從波瀾壯闊的水庫建設,到潤物無聲的平安守護,扎根黑龍灘畔的這抹“警察藍”,用創新和實干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他們以警務站、島主制、二維碼等“小支點”撬動“大治理”,將警務工作沉入社區、融入山水、落到指尖,在三百萬人賴以生存的水源地畔,筑起了一道守護安寧的“新時代堤壩”。
(仁壽縣公安局 楊宇 杜欣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