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在6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當前全球關注的地緣熱點中,臺海局勢已躍居全球潛在沖突風險榜首。
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全球企業信心指數跌至五年來新低,受訪企業近六成表示“對中美戰略博弈感到不安”。“中美一戰”的話題,正推高整個國際格局的溫度。
“拱火者”現身:日本的角色與算盤
6月,日本政府高調公布2025年度《防務白皮書》,多家國際主流媒體第一時間解讀其“對華警惕”信號。
白皮書明言: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競爭不可逆轉,臺海“灰色地帶”行動風險驟升。更有日本防衛省官方發言人罕見警告:“臺灣局勢升級將直接影響日本。”
日本政界和智庫近年不斷渲染“中國威脅”。6月,東京一項民調顯示,超過65%的日本受訪者支持“自衛隊參與臺海危機預案”。日本輿論場顯然在刻意制造區域緊張氣氛。一時間,“拱火者”標簽在亞洲社交網絡流行。
但實際操作層面,日本動作詭譎。白皮書雖高調渲染風險,卻在軍事部署上“點到為止”。對外強調“配合美軍”,對內卻悄然強化“自保優先”原則。
日美同盟固然緊密,但日本學界早有共識:美軍若陷入臺海沖突,日本或以“后勤保障”為主,避免正面卷入。
日本的算盤極為清晰:一方面在國際場合頻頻敲打美國,敦促其“對華強硬”,另一方面又為自身松綁軍費和擴軍尋找借口。日本防衛預算再創新高,較上一年增長8.6%。安倍路線的“去和平憲法”操作,正在現實政策層面悄然落地。
強硬表象下的現實退讓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慣用的高壓策略在對華議題上愈發突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6月最新關稅清單顯示,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加征關稅措施進一步升級。特朗普本人在多場公開演講中高呼“制造業回流”,誓言徹底重塑中美貿易秩序。
但在五角大樓內部,現實主義的聲音不斷升溫。7月13日,副部長科爾比在美日澳三方安全會議上首次公開質問:“日本、澳大利亞,臺海沖突時你們準備怎么做?”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隨后直接表態——澳方不會在臺灣問題上采取任何單邊行動。
中美關稅談判陷入拉鋸,稀土成為新焦點。中國自3月起收緊對美稀土出口,迫使美國不得不通過第三國繞道采購。泰國、墨西哥等國也因違規轉口遭中方處罰。美國對華談判代表私下承認,稀土領域“已無牌可打”。
美國國內貿易協會(USCTA)6月報告顯示,五成以上美企“被動應對”稀土供應鏈危機。特朗普雖在公開場合繼續強硬,但在實際政策上被迫做出讓步。6月下旬,白宮官員罕見承認:“對華關稅并未達到預期效果,美方愿意重啟對話。”
特朗普的擴張主義設想逐步受到現實掣肘。美軍造艦計劃因預算受限和產業空心化進展緩慢,F-47六代機項目進度遠低于預期。
美國國防部半年報坦言:“亞太部署能力短期難以提升。”一系列數據表明,特朗普政府在對華強硬的同時,正逐步退回現實主義軌道。
中方底線:戰略定力與主動應對
7月3日,中國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國際公開場合表示:“中美之間并非必有一戰。”這一表態迅速登上全球主流媒體頭條。中方雖強調和平統一大方向,卻始終未承諾放棄武力選項。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發布的《亞太安全形勢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軍事實力全面提升,臺海方向已具備“料敵從寬、隨時應對”的能力。報告披露,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多點常態化演訓,聯合海空力量快速投送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統一方式由中方自主決定”。上半年,外交部發言人屢次警告外部勢力“不得干涉中國內政”。中國戰略界普遍認為,外部各種挑釁和不確定性不會改變中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的基本立場。
在應對關稅和稀土爭端上,中方堅持“以我為主、主動作為”。中國商務部2025年6月數據顯示,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實施后,全球稀土價格一度上漲18%。中國企業加快產業鏈升級,研發新材料、拓展下游應用,稀土產業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
風云再起:亞太格局與未來懸念
當前亞太格局并非靜止不動。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動作頻頻。菲律賓已被美方打造為“代理人”,在南海多次挑釁中國。上半年,南海局勢因菲律賓單邊行動一度升溫,但中國海警和海軍始終保持高壓震懾。
同一時期,澳大利亞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趨于務實。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重申:“澳大利亞不會在臺灣問題上采取任何單邊行動。”澳中經貿合作穩步推進,澳鐵礦石、天然氣等對華出口持續增長,兩國經貿關系成為亞太穩定的“壓艙石”。
美國自身難以在中東、歐洲、亞太三線作戰。6月,美國防部內部評估報告指出,若俄烏、巴以沖突持續,亞太方向難以獲得足夠資源傾斜。美國戰略界部分人士警告:“等歐洲、中東熱點緩解,亞太或將成為新一輪戰略博弈主戰場。”
中國則強調“料敵從寬”,不抱幻想,隨時準備應對外部風險。國防部6月例行記者會多次重申“戰略定力、長期斗爭準備”。中國智庫分析認為,短期內大規模熱戰概率不高,但地緣風險和局部摩擦依然需要持續警惕。
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產業鏈重構步伐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預測報告認為,中美博弈將長期影響全球經濟格局。亞洲開發銀行(ADB)則警告,區域安全風險若持續升溫,或將導致全球貿易損失高達1.3萬億美元。
縱觀當前局勢,“中美一戰”雖不至于迫在眉睫,卻絕非遙不可及的歷史假設。日本在“拱火”中試圖借刀殺人,特朗普的強硬逐步讓位于現實退讓,而中國則以戰略定力持續應對挑戰。各方都在押注未來,卻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答案。
每個節點都是全新懸念,任何微小變量都可能引發全球巨變。三方角力,博弈未止,臺海局勢正處于變與不變、戰與不戰的十字路口。世界屏息以待,歷史的答案,或許轉瞬即至。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07-15 23:43:美財長最新放風:當前中美之間談判“態勢良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