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19年里產(chǎn)下14個孩子的印度王后蒙泰姬,在生下最后一個孩子后,油盡燈枯而亡,她的侍女忍不住感嘆:“王后太可憐了,每次剛做完月子就要懷孕,幾乎一年一個。”
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對于蒙泰姬來說是福也是禍,她被丈夫沙賈汗國王寵成印度莫臥兒帝國明珠,也因為太受寵而過早的香消玉殞。
蒙泰姬死后,沙賈汗耗費心血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泰姬陵,以此留住他們永恒的愛情。
然而目睹蒙泰姬王后死亡的侍女,卻在哭泣中道出著可歌可泣愛情背后的殘忍之處。
蒙泰姬是美麗的象征,是愛情的寄托,是沙賈汗的美夢,但她19年內(nèi)產(chǎn)下14個孩子,存活下來的卻只有4男3女,她為了帝王和后代經(jīng)歷生命的苦楚,只有近身侍女看到蒙泰姬垂淚。
蒙泰姬是沙賈汗給她的封號,意為王宮之冠,這個名字與她成為王后之后傳奇緊密相連,在此之前,蒙泰姬有一個秀麗的名字,她被家人喚作阿姬曼。
阿姬曼是印度貴族家庭中千金兄阿姐,她無憂無慮、美麗天真,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艷麗玫瑰,吸引了沙賈汗王子的注意。
沙賈汗在王宮市場上對阿姬曼一見鐘情,集市上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貴族女子,她們心靈手巧,美麗高貴,但是當(dāng)阿姬曼走進沙賈汗的視線時,沙賈汗眼中就只剩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突如其來的愛情擾亂了沙賈汗的心,從此他對阿姬曼念念不忘。即使早已經(jīng)有了美滿的婚約,沙賈汗依然在為迎娶阿姬曼籌劃。
沙賈汗狂熱的追求阿姬曼,發(fā)現(xiàn)阿姬曼的父親是皇宮里的大臣,她的姑姑正是國王的妻子。
在等待中,沙賈汗已經(jīng)構(gòu)想了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唯美愛情。阿姬曼19歲那年,沙賈汗舉辦了盛大的婚禮,迎娶阿姬曼。
從此沙賈汗身邊就只有阿姬曼,不管是在金碧輝煌的皇宮,還是在顛沛流離的沙場,沙賈汗都帶著阿姬曼。
阿姬曼是個聰慧溫柔的女子,她全身心追隨沙賈汗,不管在哪里都堅定伴隨沙賈汗左右,她是沙賈汗的解語花。
兩人的感情隨著時間流逝而愈發(fā)深厚,沙賈汗成為國王后,阿姬曼被封為皇后,沙賈汗對阿姬曼的寵愛不減反增。
國王的王冠是至高無上的象征,承載著王國的最耀眼的榮光,而沙賈汗把阿姬曼封為皇宮上的王冠,是莫臥兒王朝最閃耀的明珠。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沙賈汗跟阿姬曼形影不離,只怕春宵苦短,說不盡對彼此的愛意和溫柔。
在這種盛寵之下,阿姬曼接連不斷的懷孕,不是在哺乳便是待產(chǎn),她的身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那個時代醫(yī)療條件落后,人們對生育損傷了解并不多。沙賈汗只知道為阿姬曼懷孕生產(chǎn)感到欣喜,卻不能對阿姬曼遭遇的痛苦感同身受。
而阿姬曼溫柔嫻靜,只當(dāng)生育之苦是對沙賈汗寵愛的回報,只把傳宗接代當(dāng)作王后的責(zé)任所在。
超出負荷的生產(chǎn)讓阿姬曼一天天虛弱下去,沙賈汗對此一無所覺。
1931年,野心勃勃的沙賈汗出兵南征,要征服德干高原。阿姬曼依然伴隨沙賈汗左右,與沙賈汗同甘苦共患難。
沙賈汗橫掃千軍,看著腳下的河山志得意滿,而他身旁的阿姬曼,此時正在孕育著新的生命,這是他們第14個孩子。
勝利的號角在軍營中吹響,阿姬曼也誕下了孩子。春風(fēng)得意的沙賈汗,驕傲地高舉著新生兒,彰顯著帝國強盛的新生力量,然而帷帳中的阿姬曼,已經(jīng)到了油盡燈枯之時。
長期處在懷孕生產(chǎn)的狀態(tài),阿姬曼沒有時間恢復(fù)身體,一場意外的產(chǎn)褥熱,引發(fā)了后果慘烈的感染,阿姬曼最終在生產(chǎn)后不幸慘死。
沙賈汗傷心欲絕,可是無法讓阿姬曼重新恢復(fù)活力。年僅38歲的帝國明珠了無生氣的躺在營帳中,她曾經(jīng)光彩照人的美麗,蒙上了一層灰敗的陰影。
阿姬曼在寵愛中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她生來絢爛如花,死得卻十分倉促。沙賈汗悲愴萬分,每天以淚洗面,在夢中呼喚阿姬曼。
后來,沙賈汗下令為阿姬曼建造一座精美的陵墓,紀念阿姬曼的美麗和他們的愛情,潔白的泰姬陵上鑲嵌了各色寶石,然而再多光輝都無法喚回阿姬曼的活力。
參考資料:阿姬曼·芭奴-百科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