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醫保和衛健部門對康復醫療機構展開密集監管,多起因病歷資料缺失、治療記錄保存不當引發的處罰案例浮出水面,醫療文書管理成為行業監管的新焦點。
臨潼:“回頭看”被抓記錄缺失
西安市臨潼區醫保局日前通報,國家醫保局2024年7月底對西安臨潼某中醫康復醫院飛行檢查發現重復收費、過度診療、超范圍結算等七大問題,涉及違規金額69.19萬元。當地醫保局隨即追回全部違規資金,并處1.2倍罰款83.02萬元,同時約談法人、全區通報。
今年“回頭看”專項檢查中,該院再被發現未按規定保存治療記錄,涉及金額7384元,違規資金被全額追回并限期整改。
臨潼區醫保局更是將此案例公布官網,進行全網通報批評。
新會:病歷保管失當罰款萬元
無獨有偶,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衛健局近期通報,江門新會某康復醫院因未按規定保管病歷資料,違反《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被立案調查。最終,該院被處以警告并罰款1萬元。
康復記錄:小細節暴露大問題
兩起案例均指向醫療機構在病歷及治療記錄管理中的漏洞。
近年來,因治療單填寫不規范暴露違規細節的案例頻發,常見問題包括字跡潦草、項目缺失、數據失實等。
多地已出臺細化規定以強化監管。例如,成都市明確要求《康復治療記錄》需包含診斷、治療種類、部位、方法、時間等核心要素,并需參保人簽字確認。
治療單常見不規范的情況有:
1無具體執行時間:部分康復理療對執行時間有要求,如電針適宜時間為15-30分鐘。若沒有記錄起止時間,無法證明治療的規范性;
2簽字不及時:操作者和患者的簽字不及時,無法體現操作的真實性;
3時間重疊:同一操作者同時治療多個患者;
4時間順序不合理:先進行有創操作的理療,再進行無創理療;
5操作無具體位置:部分項目按部位或穴位計費,若沒有具體的執行位置,計費依據無法體現;
6七吻合不符:理療執行與醫囑或會診意見不一致;
7筆跡不一致:存在代簽名的情況;
8位置重疊:同一患者在同一位置或穴位同時接受多個理療項目;
9記錄不實:執行記錄與患者或操作者的描述不一致;
10信息錯誤:患者的基礎信息錯誤,如床號、年齡等。
注:治療人員的排班與各種記錄、計費之間應具備合理性。在日常工作中,有時醫務人員排班顯示休假,但執行單上仍有其簽字,或者執行單顯示的理療執行時間段內該醫師未上班。
《康復治療記錄》需含診斷、種類、部位、方法、時間等要素,缺一不可,不論是衛健委和醫保部門都非常重視患者參與治療的真實記錄。填寫時務必按規定執行,避免出錯。
同時,醫療機構嚴禁使用無資質人員診療,之前知知就報道過(點擊查看),對于無證實習的員工,務必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操作、簽字。
· 歡迎點贊、在看、分享到朋友圈 ·
編輯丨云自閑
靈感來源:康知了
本文系“康知了”綜合整理創作稿件
未經24小時,禁止轉載!
—上圖為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