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熬死蘇聯,同樣就能熬死中國?李顯龍的一番話說到點上了,他認為如果美國想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中國,結果只會是失敗!
美國想故技重施,用對付蘇聯那一套來對付中國,到底行不行得通?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了一句公道話!
李顯龍是新加坡赫赫有名的人物,2024年5月15日,李顯龍正式卸任新加坡總理這一職務。
他擔任新加坡總理20年,從2004年走馬上任,到2024年卸任,20年的時間里,他曾不止一次提出卸任,但一開始就被“駁回”了。
早在2012年的時候,李顯龍就表示新加坡不應該有70歲的總理,可見當時李顯龍就已經有卸任的想法了,也提前給新加坡群眾打了一針“預防針”,好讓新加坡群眾有個心理準備。
在新加坡群眾心中,李顯龍是無可替代的存在,因為他的出現,讓新加坡從無到有,實現了“共富”。
新加坡走向國富民強,李顯龍功不可沒,而且,他任職期間,也讓新加坡扛過了巨大的經濟危機、以及疫情,即便在國際社會上,李顯龍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那么關系到蘇聯、美國、中國,這三個國家的問題上,李顯龍又會給出怎樣的看法呢?
1947年,“杜魯門主義”標志著美國和蘇聯冷戰正式拉開了序幕,美國開始針對以蘇聯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
為此,美國一上場就拋出了一套“組合拳”,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杜魯門深知,想要一舉“搞垮”蘇聯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從多個方面對蘇聯下手。
首先,美國便做到了“經濟制裁”,美國又是中斷蘇聯航空公司對美國的一切飛行、又是命令關閉蘇聯采購委員會、停止簽發和延長出口蘇聯的電子設備以及其他高端技術設備的許可證……
待蘇聯的經濟呈現大幅度下滑之后,美國有開始了軍備競賽,蘇聯不得不做出“反抗”,可偏偏,這一反抗,直接正中美國下懷,蘇聯軍費飆升,直接占據國民收入25%以上,使得經濟更加緊張。
單是“經濟制裁”和軍備競賽搞下來,就讓蘇聯有些吃不消,希望借助于其他國家,然而,美國卻一把遏住了蘇聯的命脈,開始在國際社會上大肆“招攬”盟友,外交上,直接對蘇聯進行孤立。
蘇聯被逼進了死胡同,但當時蘇聯想要解體,也沒那么容易,可沒想到,蘇聯在與美國冷戰的情況下,還頻頻在中國珍寶島邊境“挑事”,使得中蘇關系徹底破裂。
彼時的中國已然崛起,若是與中國搞好關系,蘇聯或許不會解體,或者說即便解體,也不會那么“倉促”。
與中國交惡,拉快了蘇聯解體的進度條,美國總統不久后又訪問中國,希望與中國建立和平外交,彼時的蘇聯,一定程度上而言,算是孤立無援了。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結果已經是必然的,蘇聯解體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美國拖垮蘇聯的核心是什么?就是遏住了蘇聯的咽喉——經濟命脈,蘇聯為自保,不得不開始大量使用國內能源,提升經濟,然而蘇聯能源較為“單一”,已是回天乏術。
隨后,美國又在外交上發力,蘇聯強盛的時候,做出的一些舉動本就得罪了不少國家,衰弱時,一些國家不趁機落井下石,都算是仁至義盡了。
這套“組合拳”下來,蘇聯徹底土崩瓦解。
對于蘇聯解體這件事情,國際上不少專家都曾分析,蘇聯解體后,中國迅速解體,美國感受到了威脅,隨后又對中國針鋒相對,想要用同樣的方式瓦解中國,那么到底可不可行呢?
十分有話語權的李顯龍倒是說了一句十分公道、中肯的話:“若是美國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中國,只能是想多了!”
李顯龍為什么要這么說?
中國和蘇聯雖然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本質上卻有著極大的不同,蘇聯強盛,最初依靠的便是軍工和國內石油資源。
中國呢,拼的不是資源,而是制造業、科技創新、內需市場。
中國不僅是制造業大國,更是內需大國,中國制造的產品走出去,是互惠互利,若是美國強行干預,限制中國出口,中國的制造業也不會癱瘓,因為中國有著十幾億人口。
但凡美國對中國商品限制出口,亂成一鍋粥的可不是中國,而是美國一眾西方國家,反倒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搞得自己國內物價飛漲,群眾抗議、民怨四起。
美國又想在科技上對中國進行封鎖,實際上,早在幾十年前,毛主席就說過一句話:“美國對中國封鎖個十年八年,到時候中國就啥都有了!”
如今,主席說的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美國想要用同樣的方式“拖垮”中國,只能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美蘇冷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