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周恩來與鄧穎超可謂是革命感情中的模范夫妻,兩人的愛情既可以詩情畫意又能夠平淡尋常,他們是并肩作戰的戰友也是靈魂共鳴的伴侶,雖說無兒無女但卻將愛意填滿了“人間”。
他們二人的故事在影視劇中都曾多次出現,不少人都感慨于兩人在婚姻中的相敬如賓,永遠都能輕言細語的商量,這樣的愛情也著實令人羨慕不已。
在大眾的心中周恩來身為國家總理,一向都是十分沉穩的,可他卻會為了鄧穎超甘愿原地起跳摘蘋果,也愿意駐足摘花獻妻子,這些珍貴又罕見的照片你見過多少呢?
拍攝這張照片時周恩來夫婦還十分年輕,站在兩人身邊的就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三人在武漢會面后就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留影。
此時鄧穎超穿著簡單的旗袍,周身并沒有任何裝飾物,發型也十分簡單,在關于她的眾多影像資料中她都一直保持這樣清爽好打理的發型。
周恩來寸頭的照片也是非常少見的,到了中年時期大多都是梳著“背頭”的樣式,看上去更加有氣場,這張照片看上去就顯得更加青春。
而埃德加斯諾也并不是唯一一個前往中國拍攝的記者,在延安期間,周恩來就曾接見過美國訪華團代表,還有不少外國戰地記者在了解延安經歷后選擇加入了中國國籍,而這不僅僅是延安的力量,更是無數革命志士信仰的召喚。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6年,此時鄧穎超和周恩來居住在南京梅園新村內,在陽臺外拍攝了這張留影。
此時周恩來帶著眼鏡,看上去盡顯文人墨客的優雅氣質,在閑暇的時光中,周恩來除了陪伴夫人就是閱讀報紙和書刊,借此掌握更多國家時局信息以及外國相關的動態。
鄧穎超在丈夫看報閱讀時也并不會打擾,在陽臺上鄧穎超回頭望向鏡頭,溫婉的笑容也就此定格,夫婦二人難得的嫻靜時光也被記錄下來。
這樣幸福溫馨的感覺也向我們展現了革命夫妻的伉儷情深,在特殊年代中、在硝煙炮火里感受這份難能可貴的真摯情誼。
周恩來身為總理工作一直都十分繁忙,然而在百忙之中他也會抽空陪伴夫人,并且在處理一些巡視工作時他也會借此機會將鄧穎超帶在身邊,和夫人一起去品味中國的大好河山。
這張照片拍攝于60年代,此時周恩來帶著夫人和陳毅夫婦一起同游廣西桂林陽朔,在江邊涼亭休息時拍攝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此時鄧穎超的笑容十分開懷,在高興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幸福,對于她來說哪怕只是工作出游,但和丈夫在一起,這樣的時光就是幸福又開懷的。
拍攝照片時陳毅和周恩來正準備乘船視察漓江,了解沿岸的綠化和配套情況,然而在同游過程中周恩來卻一直在處理工作,直到鄧穎超提醒他好風景到了。
雖說工作被突然打斷但周恩來卻并不惱,反而是走出船艙與鄧穎超一起欣賞起了漓江沿岸的風景。
拍攝這張照片時周恩來夫婦十分年輕,在鄧穎超的臉上還能看出青澀的氣息,此時的她坐在藤椅上,周恩來站在她旁邊拍攝了這張留影。
周恩來在感情生活中非常尊重鄧穎超,每一次與她合影都非常重視,照片中周恩來站的筆直穿著中山裝,盡顯成熟風度與儒雅氣質。
鄧穎超此時就更像是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面對鏡頭微微朝著周恩來的方向傾斜,這也是她在下意識中展現出對周恩來的信任與依賴。
周恩來夫婦的這一生感情美滿又幸福,如果說遺憾的話那就是此生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孩子,鄧穎超在婚后曾經歷了兩次孕育,但卻都因種種因素而被迫放棄腹中的生命。
第一次懷孕時,鄧穎超面臨著高強度的工作,身為革命者她深知停止工作將會給組織帶來困境,因此無奈之下只得選擇放棄這來之不易的孩子,沒曾想卻造就了此生的遺憾。
因為是瞞著周恩來打掉了孩子,所以在得知此事后,周恩來也第一次對她發了火,而讓周總來發火的原因,除了是鄧穎超對他的隱瞞之外,更多的就是擔心鄧穎超的身體。
這張照片是周恩來夫婦前往莫斯科看望烈士遺孤時所拍攝的,為了保護革命的星火,當時有不少革命遺孤和干部孩子都被送往了莫斯科伊萬諾沃學校進行學習。
周恩來夫婦也先后多次前往莫斯科看望他們,給予他們溫暖,這一生沒能擁有自己的孩子,他們就將全部的疼愛與憐惜給予了這些烈士后代,讓他們感受到父母那般無私又熱烈的愛。
這張照片拍攝于1951年7月15日,此時周恩來與鄧穎超帶著侄兒侄女們在頤和園游玩,或許是因為天氣原因,周恩來在拍攝時還將胸前的扣子都解開。
由此可見他此時內心也是十分放松的,在鄧穎超和孩子面前,他都能毫無顧忌的展現自己輕松隨和的一面。
鄧穎超面對侄兒女也是非常喜愛,曾經第一次懷孕為了工作她不得不放棄,后來雖說經歷了二次懷孕,但最終卻還是沒能留下那個珍貴的孩子。
第二次鄧穎超已經臨近了生產,在產房待了三天孩子都遲遲不肯出來,那時因為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無法通過超聲去查看胎兒的情況,無奈之下醫生只得用產鉗幫助生產。
可也正是這個決定導致了孩子頭顱損傷,在生下來后就不幸夭折了,此次生產鄧穎超也是經歷了“九死一生”,雖說保住了命但后來卻再也沒能懷上孩子。
從那之后鄧穎超就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將所有的母愛都分享給那些烈士遺孤以及身邊的孩子,周恩來為了不讓鄧穎超多想,也和她一樣將父愛分享給其他孩子。
雖說沒有自己的孩子,但他們無私的愛卻溫暖了成百上千孩子們的心靈,而她們也在今后的感情生活中向我們詮釋了孩子并不是婚姻的紐帶和穩定劑。
沒有孩子兩人的感情生活卻異常堅固,攜手相伴幾十年的風雨都未曾想過分離,哪怕是暮年時期都仍然不忘來時之路,不忘過往之情。
這張照片是鄧穎超手臂受傷后前往莫斯科治療,周恩來放心不下因此選擇一同前往,對于他來說鄧穎超的安危和健康也十分重要。
在1956年,周恩來和鄧穎超一同在中南海西花廳散步,因為此時正值桃花盛開的季節,周恩來看見桃花后也選擇停下來,跑去花叢中摘了一束桃枝。
而他之所以如此做就是為了讓鄧穎超開心,他輕輕將桃枝卡在鄧穎超的胸前,鄧穎超見狀也十分配合得站在原地等著愛人為她簪花,全然沒有一絲害羞與不適。
由此可見在兩人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甜蜜驚喜也是時常出現的,哪怕兩人都已經不再年輕,卻還是能夠珍愛彼此,周恩來的“小心思”也會被鄧穎超細細珍藏。
而像摘花那樣的行為周恩來也并不是第一次做,在年輕時他就會當眾展現自己的愛意給鄧穎超,哪怕圍觀者有許多他都不會掩藏自己洶涌又真摯的愛。
這張照片就是周恩來和眾多工作人員在一起散步時,猛然間發現了頭頂的蘋果樹,鄧穎超想要一個來品嘗,工作人員本想著是搬梯子去摘一個,沒曾想周恩來直接原地跳躍,伸手給妻子摘蘋果。
這樣的情形對于攝影師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因此當即就按下了快門,因為周恩來的動作比較快,所以也能夠看到他的身影都比較模糊。
鄧穎超在后面看到周恩來的這種舉動并沒有覺得不好意思,反而非常高興,愛人能夠在大眾面前珍愛自己,這也是安全感的一種完美體現。
這張照片拍攝于1926年8月8日,此時兩人的穿衣打扮都還十分傳統,鄧穎超沒有穿著旗袍而是身著長衫,頭發也還沒有剪成短發,這也是因為拍攝這張照片時兩人都還是青年時期。
此時兩人正值周年結婚紀念日,因此前往照相館留下了這張合影,照片中鄧穎超靠在周恩來的身上,周恩來也伸出手拉著妻子的手,而這一攜手便是幾十年的光景。
在拍攝這張照片時兩人的穿衣打扮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顯得更加成熟穩重,這張照片拍攝于1940年8月8日,此時正好是兩人結婚15周年。
一路風雨都不忘對彼此的愛,“水晶婚”的紀念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兩人并沒有過度鋪張,在重慶拍攝了紀念日留影,鄧穎超手中的鮮花都是野花采摘在一起的,由此可見二人的低調。
從“水晶婚”一路走來,到1950年時,兩人已經開始慶祝“銀婚”了,兩人在西花廳前拍攝了這張照片,孫唯世還貼心的給兩人佩戴了大紅花。
毛主席的御用攝影師侯波為兩人拍攝了這張“銀婚紀念照”,照片中鄧穎超挽著周恩來的手臂,兩人都是十分優秀的革命工作者,鄧穎超在工作中閃閃發光,在愛人面前卻甘愿收起鋒芒做他背后的女人。
這張照片可謂是鄧穎超與愛人周恩來最后的留影,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他最后的遺愿便是將骨灰拋灑與天地間,盡管鄧穎超內心百般不舍,可她卻選擇最后在支持丈夫一次。
抱著丈夫的骨灰她早已泣不成聲,站在丈夫的遺像下鄧穎超罕見展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她深知這一次真的就是永遠的別離了。
從那之后鄧穎超就一直居住在有海棠花的院落中,因為海棠花是周恩來喜歡的,她既是守護著愛人也是守護著與愛人之間的珍貴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