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14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稱自己對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強烈不滿。
特朗普表示,美國會向烏克蘭提供他們迫切需要的“愛國者”導彈系統(tǒng),因為普京讓他感到意外。
特朗普還說:“普京說話好聽,但一到了晚上就狂轟濫炸,這是個不小的問題,我不喜歡這樣。”
當天特朗普在白宮跟北約秘書長呂特會見后,他再次對俄羅斯進行威脅。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如果接下來50天時間里無法達成協(xié)議(結束俄烏沖突),我們將向俄羅斯征收非常嚴厲的,大約100%的關稅?!?/strong>
根據韓國國防部7月13日提交的官方資料,朝鮮已經向俄羅斯運送了超過2.8萬個炮彈集裝箱,總數量達到1200萬枚。
這些炮彈可不是普通貨色,其中152毫米口徑的大口徑炮彈占了相當比例,正好能適配俄軍現役的榴彈炮和火箭炮系統(tǒng)。
烏克蘭軍事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透露,目前俄軍40%的戰(zhàn)場彈藥都來自朝鮮,這直接讓俄軍的火力密度提升了一個檔次。
更讓人意外的是朝鮮炮兵的作戰(zhàn)效率。烏克蘭方面監(jiān)測到,朝鮮炮兵部隊在前線的日均彈藥消耗量是俄軍常規(guī)部隊的1.8倍,而且他們的彈藥庫存似乎無窮無盡,工廠晝夜不停地生產。
這種持續(xù)的火力輸出,讓烏軍原本就吃緊的防御體系更加脆弱。
波克羅夫斯克和蘇梅州的前線戰(zhàn)報顯示,俄軍在得到朝鮮彈藥支援后,已經突破了烏軍多個關鍵防線。
軍事專家分析,這1200萬枚炮彈至少能讓俄軍高強度作戰(zhàn)6個月以上。
更嚴重的是,朝鮮還可能派3萬名士兵支援,其中6000人負責排雷和后勤,剩下的直接上戰(zhàn)場。
要是這些兵力到位,俄軍很可能在今年秋天發(fā)動大規(guī)模攻勢,到時候烏軍防線崩潰的風險可就大大增加了。
這邊朝鮮的炮彈剛讓俄羅斯在戰(zhàn)場上占了上風,那邊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就坐不住了。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公開表示對普京強烈不滿,還宣布要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導彈系統(tǒng)。
更狠的是,他威脅說如果50天內俄烏不能達成停火協(xié)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高達100%的關稅。
不過這里面有個玄機,所謂的“二級關稅”其實主要針對的是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
因為美俄之間的直接貿易已經少得可憐,只有拿中國、印度、德國這些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開刀,才能真正打擊俄羅斯的經濟。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說得很直白,對這些國家加征關稅才能切斷俄羅斯的能源收入,逼普京坐到談判桌前,但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能不能打響還得打個問號。
中國外交部早就明確反對任何單邊制裁,印度更是左右為難,一方面想討好美國,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放棄低價的俄羅斯石油(俄羅斯已經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要是真的實施500%的關稅,印度的能源成本肯定暴漲,搞不好還會引發(fā)國內通脹危機。
普京很清楚,無論俄烏戰(zhàn)場接下來的走向如何,是時候而且必須跟中國提前交個底了。
7月13日王毅外長與拉夫羅夫會面時,雙方都選擇了不打領帶的著裝風格,這種看似隨意的舉動,在外交場合其實暗藏深意。
按照國際慣例,正式會談時穿西裝打領帶是標配,但中俄雙方卻打破了這個常規(gu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專家指出,這種“去西方化”的著裝選擇,傳遞出三個重要信號。
首先是戰(zhàn)略自主的決心,兩國不愿被西方設定的外交禮儀框架束縛,要以自己的方式開展交往。
其次是高度的政治互信,只有在彼此充分信任的情況下,才會不拘泥于形式。
更重要的是,這釋放了深化合作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非正式著裝并非偶然。
在今年4月的另一次會談中,中俄高層就曾以類似風格會面。
有外交觀察家認為,這標志著中俄關系進入了“去繁就簡”的新階段,雙方更注重實質內容而非表面形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