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在亞洲杯小組賽以91-69大勝韓國,表面上是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場面上也確實精彩,比分一拉開就沒再給對手喘息的機會,但如果只盯著這22分分差點贊,那可就有點只看熱鬧了,這場球背后其實藏著不少值得琢磨的細節,尤其是“三喜一憂,全場看下來,驚喜和隱憂都明晃晃擺在那里,怎么判斷這場勝利的含金量,得冷靜拆拆局。
開局兩隊打得有來有回,其實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碾壓,韓國女籃也不是吃素的,第一節咬得很緊,甚至一度在進攻端打出幾次小高潮,中國女籃那會兒靠的還是個人能力硬往里沖,雙塔陣容一上場,場面立刻變了,第三節剛開始,這個“雙塔殺器就直接拉開了分差,連續籃下得分,防守端給對手制造了極大壓力,韓旭和張子宇的組合,簡直就是中國隊的“外掛,但問題也來了,雙塔不能無腦連用,畢竟移動速度、外線輪轉換防都是隱患,韓國隊幾次外線空位三分,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手感不在線,沒能咬住比分。
說到雙塔,這其實是中國女籃近年來最大的戰術突破,韓旭的身高和靈活性,張子宇的籃下終結能力,理論上來說完全可以打爆亞洲大部分對手,但別忘了,到了淘汰賽,遇上日本或者澳大利亞這種三分雨、節奏快的隊伍,雙塔的防守站位和補位問題會不會被無限放大,真的不好說,這場球其實就是個縮影,如果對手三分準頭再高點,中國女籃還真未必能這么輕松拉開分差,雙塔是大殺器沒錯,可也是把“雙刃劍,關鍵時候能不能頂住考驗,還得看教練組的臨場應變。
再說王思雨,這場比賽她的表現完全配得上“核心二字,第三節帶隊沖擊波,幾個長傳直接打穿韓國后防,反擊速度快,傳球選擇果斷,進攻端有她在,節奏就是順,球隊的攻守轉換一下子流暢起來,這種作用不是數據能完全體現的,但李緣的表現就有點拉胯,進攻端總是停球,節奏一慢下來,球隊就容易陷入“打鐵怪圈,這場球其實也給出了答案,王思雨的狀態和角色,已經是中國女籃最穩的發動機,到了關鍵球階段,大概率還是得靠她來梳理。
另外,楊舒予值得點贊,雖然命中率不算高,但處理球的成熟度明顯提升,尤其是防守端的積極性,閱讀對手和補位都很果斷,能看出來她對比賽的理解和自信都在往上走,進攻端如果再找回去年那種手感,絕對是中國隊的“X因子,但現在還需要再等等,起碼在防守端她已經是主力級別的存在。
但最扎心的還是外線投籃,三分命中率21投4中,這數字擺出來,真的有點說不過去,熱身賽到現在,三分和罰球都不夠穩定,這場球罰球還算站住了,但三分線外依然找不到準星,別看對韓國贏得順利,可一旦碰上日本那種外線火力比你還猛的隊伍,三分打不開局面,內線空間就容易被壓縮,雙塔也打不出來,進攻就會陷入“羊角風,其實這已經不是一場球的偶發現象,過去幾場熱身賽就暴露出問題,教練組得抓緊時間解決了。
其實中國女籃的戰術儲備并不差,宮魯鳴這場變陣及時,幾次調整都很有效,說明球隊的應變和預案都做得不錯,但說到底,亞洲杯只是第一步,淘汰賽才是真正的硬仗,這種強隊之間的博弈,最終往往就差一兩個回合,三分線外的把握度、球員的臨場冷靜,還有對手的針對性布置,都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不能因為一場大勝就掉以輕心。
球迷們當然希望女籃能一直贏下去,但理智一點說,這支中國女籃底子確實厚,天賦和身高在亞洲碾壓,可競技體育沒那么多理所當然,雙塔要用得巧,王思雨得保持狀態,外線投籃還得再磨練,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掉,面對真正的強敵才能底氣十足,否則一旦遇上手感爆棚的對手,場面難保不會突然翻車。
回頭看這場球,三大喜訊:雙塔威懾力拉滿,王思雨節奏掌控力突出,球隊整體應變能力在線,但一大隱憂—三分依然是短板,這不是靠一場大勝就能掩蓋的,亞洲杯還沒走到最關鍵的節點,留給中國女籃調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下一場小組賽,是時候給三分線“續點命了,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球迷們可別剛點贊就“擺爛,這支女籃還需要更多挑戰來證明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