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的F-16戰(zhàn)機在黑海上空對俄軍蘇-35釋放紅外干擾彈,迫使其改變航向,這是北約成員國空軍首次在烏克蘭附近與俄軍直接交手。此前普京反復強調的“紅線”,在這輕描淡寫的一幕中悄然消散,標志著歐洲對俄戰(zhàn)略的根本性轉變,從幕后遞刀子走向前臺拔劍。
然而,就在大約10天前,羅馬尼亞總理還信誓旦旦不會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結果當背后30國陸續(xù)到達之后,北約小國終于有了對抗俄羅斯的勇氣。那么,如今普京設定的紅線已被沖垮,他又能給出怎樣的應對措施?北約從幕后走向臺前,是不是代表澤連斯基賭贏了?
北約的戰(zhàn)機,終于越過了普京的紅線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美歐雖然給烏克蘭送去了不少軍事援助,但從來沒有直接參戰(zhàn),很明顯是忌憚直接成為俄羅斯的對手。然而,羅馬尼亞空軍的F-16戰(zhàn)機,在敖德薩港附近空域,與試圖轟炸烏軍碼頭的俄軍蘇-35,發(fā)生了一次教科書式的空中對抗。
與此同時,波蘭的F-16緊隨其后,從基地緊急升空支援,這是北約成員國首次以官方身份,用自己的空軍,在烏克蘭的家門口與俄軍直接交手。也就是說,未來俄軍在戰(zhàn)場上可能不只要面對烏軍,還可能面對更多的北約軍隊。
在此之前,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曾反復警告,任何北約人員進入烏克蘭都將被視為“直接挑釁”,普京更是將“外國軍隊入境”定義為宣戰(zhàn)。但現在,這些“紅線”就像被戰(zhàn)機劃破的云層,悄然消散。
羅馬尼亞飛行員用一串紅外干擾彈,便迫使俄軍戰(zhàn)機改變了航向,這輕描淡寫的一幕,宣告了歐洲對俄戰(zhàn)略的根本性轉變。從幕后遞刀子,到前臺拔劍,如果俄羅斯找不到好的應對措施,接下來直接與30國聯(lián)軍開戰(zhàn),難度可想而知。
歐洲正在悄悄組建一支自己的遠征軍
根據外媒的消息,巴黎一處高度機密的軍事設施內,棋局早已鋪開,由法國和英國牽頭,一個涵蓋30個國家的軍事聯(lián)盟正在成型。這支計劃多達5萬人的“黑海多國部隊”,一旦深入俄烏沖突的戰(zhàn)場,那么目標就遠不止于當下的戰(zhàn)局。
他們的規(guī)劃是,在俄烏停火后,立刻進駐烏克蘭,全面接管港口、監(jiān)督停火線,并保障戰(zhàn)后重建的巨大利益。這支軍隊的組織架構極具野心,它采用了模塊化的“責任區(qū)劃”,波羅的海三國負責電子戰(zhàn),北歐國家組建極地作戰(zhàn)旅,西班牙和葡萄牙專攻后勤。
北約內部專家評估,其作戰(zhàn)效能可能超越美軍標準的重裝師。一個細節(jié)耐人尋味:美國被巧妙地排除在決策核心之外。歐洲似乎在為那個“特朗普可能回歸”的未來做準備,打造一個沒有美國也能運轉的獨立防務體系。
這就尷尬了,畢竟作為烏克蘭背后的最大“金主”,美國才是推動俄烏沖突的最大“黑手”。如今美國被甩開,歐洲決定膽敢,很明顯,這支遠征軍,就是歐洲為自己構筑的“安全屏舍”,一道隔絕俄羅斯威脅的戰(zhàn)略緩沖帶。
歐洲出兵價碼不便宜
戰(zhàn)爭是政治的延續(xù),更是商業(yè)的狂歡,英國新任首相高調宣布16億英鎊的巨額軍援,要為烏克蘭送去5000枚導彈。聽起來慷慨激昂,但合同的附加條款卻無比冷靜,畢竟沒有利益的生意沒人會做,這一點倒是和美國如出一轍。
這筆錢,將從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收益中“借”給烏克蘭。而烏克蘭必須用這筆錢,定向采購英國泰雷茲集團制造的“歐洲燕”防空導彈。錢從俄羅斯的口袋里出,訂單流向英國的軍火商,烏克蘭得到武器,順便背上債務,一筆完美的生意。
英國最大的軍火商BAE系統(tǒng)公司,對烏武器出口額激增了217%,炮彈生產線已經開始全天候運轉。脫歐后的英國,正急于借烏克蘭危機重塑自己的國際角色,他們的目光,不僅盯著歐洲防務主導權的寶座,更覬覦著烏克蘭地下占歐洲總量70%的稀土資源。
所謂援助,不過是國家利益最露骨的表達,這一點澤連斯基當然看得清,但他也沒辦法。因為在烏克蘭被逼著和美國簽下那份“礦產合作協(xié)議”之時,烏克蘭就已經成了美歐國家砧板上的魚肉,當下的利益交換,只是預付的一點利息而已。
克里姆林宮的核威懾,似乎成了紙老虎
面對北約步步緊逼的“切香腸”戰(zhàn)術,俄羅斯顯得有些進退失據。梅德韋杰夫的核威脅言猶在耳,但當北約顧問操作的“風暴陰影”導彈殘骸出現在前線,當羅馬尼亞的F-16在黑海自由巡航,俄方的實際反應,僅僅是試射了一枚“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核武器的扳機,遠比想象中沉重,俄羅斯的戰(zhàn)爭機器正顯露疲態(tài)。國防預算飆升至GDP的17%,卻依舊填不滿每天高達3萬發(fā)炮彈的驚人消耗,尖端的T-90M主戰(zhàn)坦克,月產量不過50輛左右。
后勤體系因制裁而瀕臨崩潰,被迫退回原始的“以物易物”模式:用石油換伊朗的無人機,用糧食換朝鮮的老式炮彈,導彈核心的芯片則依賴國際黑市。為了補充兵員,克里姆林宮開始面向全球發(fā)布“參軍換國籍”的廣告,甚至向朝鮮請求增派3萬名“志愿軍”。
連引以為傲的S-400防空系統(tǒng),在面對無人機空襲本土導彈制造基地時,也陷入了詭異的沉默。普京很慌,所以才會派出外長先飛朝鮮在來中國,目的是干什么不言而喻,這時候交底,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早就做好的考量。
結語
看起來這次交手雙方是俄羅斯和整個歐洲,但澤連斯基也逐漸發(fā)現,自己正被盟友塑造成一個無法自主的傀儡。他的國家,淪為了歐洲遏制俄羅斯的“人肉盾牌”和英國軍工復合體的“最佳客戶”。
這次,北約的出手和俄羅斯的應對,仍然充滿著變量。歐洲領導人公開宣稱:“拯救烏克蘭,就是拯救歐洲自己。”可以說烏克蘭士兵用血肉之軀,為歐洲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只是,沒人問過他們是否愿意。
信息來源:
新京報官微2025-07-06《羅馬尼亞總理:不會向烏克蘭派遣軍隊》
北晚在線2025-07-15《德防長稱“若俄軍襲擊北約,愿殺死俄士兵”,克宮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