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泰州市姜堰區三水街道陸莊社區聯合城西實驗學校開辦“陸韻童夢坊”公益暑托班,通過“教育+托管”“公益+志愿”模式,構建家校社“三教合力”協同托管機制,有效破解了新業態從業者、雙職工家庭暑期“看護難”問題。
家校社聯動,破解“看護難”的民生密碼
陸莊社區居委會委員翁娟介紹,暑托班籌備階段,社區通過網格走訪、微信群調研等方式精準對接需求,優先面向外賣騎手、快遞員子女及低保家庭、雙職工家庭兒童開放。城西學校選派骨干教師參與課程設計,街道團委、關工委、婦聯等部門整合資源提供支持,形成“社區統籌+學校賦能+社會參與”的服務閉環。
“每天8:30到17:30,孩子們有專職管理員和志愿者全程陪護,我們也配備了一系列安全消防器材。”翁娟指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的急救箱、消防器材說,“我們制定了簽到簽離制度,建立家長溝通群實時分享動態,確保安全無死角。”
綠書簽護航,筑牢未成年人精神防護林
作為暑托班特色課程,“綠書簽閱讀”項目將“護苗凈讀”與趣味實踐深度融合。城西學校語文教師丁雅梅以“如何辨別盜版書籍”為切入點,通過情景模擬、趣味問答等方式引導孩子們認識非法出版物的危害。新聯會志愿者則帶來“巧手折綠簽”手工課,孩子們用彩紙折疊出展翅小鳥、茁壯樹苗等造型,并在書簽上寫下“支持正版”“綠色閱讀”等承諾。
“我折了一只拿著書本的小兔子,提醒自己每天都要讀好書!”11歲的徐未來舉著作品興奮地說。社區工作人員任雅琪表示,活動同步開展“圖書漂流”,孩子們自帶書籍交換閱讀,累計流轉圖書120余冊,形成“以書會友、共享書香”的良性循環。
孩子們在閱讀
多元課程矩陣,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
暑托班采用“1+N”課程模式,除作業輔導、課外閱讀外,還開設非遺手作、科學實驗、體育健身等多門特色課程。在“木板拓印”研學課上,衛老師帶領孩子們用傳統工具制作手機架,榫卯結構的拼接讓孩子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燒箔畫”“手作絨花”“剪紙”等非遺手作項目激發孩子們的探索熱情,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
“我們特別邀請高校志愿者設計紅色教育課程。”陸莊社區黨總支書記孫大鵬指著墻上的“長征路線圖”說,“孩子們通過拼圖游戲、故事分享,深刻理解了堅韌不拔的長征精神。”此外,垃圾分類知識講座、心理健康團輔等活動也納入課表,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從“看護難”到“超幸福”,陸莊社區的探索證明,當政府主導力、學校專業力、社會協同力形成合力,便能托舉起未成年人燦爛的明天,也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溫暖動能。下一步,陸莊社區將進一步擴大托育服務覆蓋面,讓更多家庭享受“家門口的優質托育”。
撰稿丨任雅琪
編審丨大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