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趁暑假到新西蘭中學插班,到底是種什么體驗嗎?
大家先看這視頻,感受一下~
在Takapuna Normal Intermediate School(塔卡普納初中),這個暑假,出現了十幾個“插班生”的身影——他們來自中國、韓國等地,大多是小升初階段的孩子。
對這些第一次踏入國外課堂的孩子來說,既緊張,又充滿期待。
“畢竟第一次來國外的學校,我也沒體會過這里的學習氛圍。”
國際生張同學
他和小伙伴們從上海、山東等地飛來奧克蘭,插班進這所北岸知名的初中,在暑假結束正式開學前,先感受幾周真實的海外課堂。
開學第一天,從熟悉校園開始
為了迎接這些“插班生”,Takapuna Normal Intermediate School特別舉行了歡迎儀式,為學生和家長講解校園規則、安排分班、介紹課程體系。
國際部主任Sophia Yang老師親自接待。
她是一位韓裔教師,能用韓語、英語、中文和日語四種語言流暢溝通,極大地緩解了不少家長的焦慮。
在TNIS,插班生不會被單獨隔離開來,而是直接進入普通班級和本地學生一起上課。
為了幫助他們盡快適應環境,學校安排了“學習小伙伴”——由本地學生組成的引導團隊,帶著插班生一起熟悉校園、了解課程、融入集體。
“這是我們做飯的教室”,“那邊是STEAM教室,可以上科學、工程、設計的課”“我們帶你看看手工課的木工坊”……
從教學樓、操場到戶外探險設施,新來的學生在校園里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的探索。
不只是“放養”——插班生眼中的TNIS課堂
對大多數中國家長來說,送孩子來海外學校上課,最擔心的莫過于兩個問題:一是孩子語言跟不上,二是學習沒跟上。
“放養式”教育雖好聽,但萬一孩子“散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但在TNIS,學校對插班生有一套成熟而系統的支持機制。
ESOL英語課程、小組輔導、助教陪伴、讀寫能力強化……確保學生能聽懂、敢開口、愿表達。
許多孩子來時不敢發言、上課緊張,短短幾周后,就能在課堂中用英文主動提問。
校長Zane Wilson介紹:“我們學校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營造一個安全、有愛、支持性的學習氛圍。老師不會逼著學生做作業,但我們會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
插班的意義,不止是學習
在新西蘭,7年級(相當于國內的小學六年級或初中一年級)是一個關鍵的過渡階段。
Takapuna Normal Intermediate School正是一所專注于7-8年級的初中,學生年齡集中在11-13歲之間,非常適合國內“小升初”階段的孩子短期插班、過渡銜接。
這里不僅課程設置合理,硬件設施也一流——STEAM教室、烹飪教室、木工教室、戶外探險場地、體育俱樂部……孩子們在這里感受到的不只是知識學習,還有來自自然和社群的全面成長。
“我覺得這邊的課程更強調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而且戶外活動也很多。”一位學生說。
而他的媽媽則說:“我原來擔心他會偷懶,結果老師每周都會反饋孩子的進步,還鼓勵我們參與。”
回國之前,帶走一份“不同的成長”
雖然只是短短幾周的插班體驗,但對這些插班生來說,這一段經歷可能會在他們的求學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因為成績有多么突出,而是因為他們第一次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里,學會了如何適應、如何合作、如何表達自己。
而對他們的父母來說,也許更重要的是:他們看到了另一種教育方式的可能性,一種沒有補習班、沒有題海戰術,但同樣注重成長、強調自律與思考的教育路徑。
“這次來新西蘭,我覺得不僅是學習語言,更是體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