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成都市2025年招生工作日程安排,7月9日上午,各區(市)縣組織了民辦初中空余計劃電腦隨機錄取,并于當天公布錄取結果。在此之前,各民辦學校也陸續發布了自己的補錄計劃。
但針對這場補錄,部分網絡自媒體賬號不斷用扯眼球的不實說法制造焦慮,比如“震驚!成都頂尖私立學校也需要補錄!”“民辦學校涼了”等。事實上,各種關于民辦學校招生錄取情況的傳言,去年就已層出不窮,今年更為夸張。
其中,成都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成外”)在7月6日發布“2025年小升初空余計劃公告”顯示,學校有257個空余學位,全成都市符合條件的學生均可報名。就在該補錄計劃發布后不久,一篇主題為《天價學費嚇退家長,補錄 257人沒人報,成都外國語學校跌落神壇》的文章在互聯網出現,上百個網絡賬號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時發布。對此,成外公開數據予以駁斥,數據顯示,成外初中第一輪招生,共1893名學生報名,搖中率37%;257個補錄計劃,報名補錄的學生829名,搖中率31%,比第一輪的搖中率還要低,不存在“沒人報”的情況。
學校表示,網傳文章多處不實,嚴重誤導,已經報警,并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的權利。
以“成都外國語”為關鍵詞在各網絡平臺進行搜索,在網易平臺有64條結果,搜索出來的幾乎都是同一文章。在今日頭條、百度等平臺,以“成都外國語”為關鍵詞,搜索結果依然是上百條同名文章(以上搜索結果截至7月15日下午16點)。
我們注意到,文章主要內容都是如成外“學費漲到一年8萬多”“招生范圍被限死在金牛區”“家長李女士稱‘去成外開放日算了筆賬:學費 8 萬 + 校服 3000 + 研學 2 萬,一年至少 10 萬 5’”“成外的補錄名額從最初的 100 個,加到現在的 257 個,還是招不滿”等。
但事實上,對于學費、招生范圍、招生計劃等,成外官方微信5月30日發布的小升初招生簡章明確顯示:學校面向大成都符合條件的學生,招生數量1250人,學費4.2萬/年。與學校官方微信對照,網傳文章差錯不少,配圖也并非全是成外的校園場景。
在第一時間關注到這篇帖子在互聯網的傳播后,成外校長龔智發表示,網傳信息嚴重失實,已對學校聲譽造成不良影響。隨后,學校第一時間向郫都區公安局報警。警方也聯系上了較早發布這篇帖子的一個位于外省的賬號擁有人,對方隨即刪除了帖子。
但是,接下來的幾天,同樣的帖子,持續在今日頭條、網易、百度等媒體平臺被大量復制發布,累計發布數百次,發布IP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山東等地。
依據這篇網帖的內容,導致成外“跌下神壇”的,有兩個原因,一是“天價”學費,二是200多個補錄名額還沒人報。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針對“天價學費8萬元一年”的說法,成外校長龔智發澄清:“學校學費嚴格按照相關部門核定標準執行,每年4.2萬元,絕非8萬元或其他夸大數字。”
至于學校的補錄,龔智發說,這里其實存在一個認知誤區,也希望借此機會讓家長們了解:為何大量民辦學校都會出現補錄的情況,哪怕是搖中率非常低的學校?
主要原因在于,實施公民同招以后,近年來,成都義務段升學的家長在為孩子報讀民辦學校時,其公辦學位不受任何影響。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同時被公辦、民辦學校錄取,家長是可以在公辦和民辦中二選一的。
這樣的政策,相當于是把選擇權給到了家長,因此就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家長一開始并未想好孩子是讀公辦還是民辦,加之民辦報名也沒有特別的門檻,因此這部分家長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先報名,等到孩子幸運搖中民辦以后,在確認學位環節,部分家長選擇讀公辦,因此這部分民辦學位就空了出來,進入民辦補錄計劃。
第二種情況是,部分公辦學校實施多校劃片,家長在不確定孩子是否能夠搖進心儀公辦學校前,也會給孩子報一所民辦學校,最終再根據學位情況來進行選擇。對這部分家庭來說,一旦孩子搖中心儀公辦學校,就會放棄民辦。這也是為何很緊俏的熱門民辦學校,依然會出現補錄情況的主要原因。
因此,民辦學校出現補錄與學校好不好、是否要關停、招生是否良好等,均無直接關系,大多數都是政策范圍內,家長們正常做出選擇而已。
大多數家長還有一個認知誤區,就是只要看到補錄,就認為學校招不滿。對此,數據是最好的證據。
如系統數據顯示,今年成外初中第一輪招生,面向大成都招生1250名,其中校內直升546名,實際對外招生只有704名。而第一輪報名成外的學生,一共有1893名,搖中率僅為37%。
如前文所說,家長可以在公辦和民辦學校之間二選一,有部分搖中了成外的家長,基于家庭實際情況,最終選擇了公辦學位。因此,成外就產生了257個補錄計劃,并吸引了829名學生報名參與補錄,搖中率為31%,比第一輪的搖中率還要低,根本不存在招不夠的情況。
校方表示,上述不實文章嚴重誤導公眾,損害學校形象,校方已向主管部門反饋情況,并且已經報警,同時也在收集證據,保留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的權利。學校同時呼吁家長和社會通過官方渠道獲取信息,勿信謠傳謠。
與此同時,龔智發坦言,關于補錄,無論是義務段還是高中段,都是政策內的正常流程。從宏觀而言,每年需要入學的學生總數是相對固定甚至有一定下降趨勢的。
同時,近年來,政府在公辦學校的投入也在持續加大,民辦學校必須靠更高的辦學質量、更好的教育服務吸引學生及家長。
從這些方面來說,民辦學校辦學確實存在挑戰。龔智發認為,最好的做法,是拿辦學實力和成效說話,給家長提供更多樣化的教育選擇。尤其隨著民辦小學和初中全面搖號時代的持續,各種層次的學生都會進入學校,“以入口來量出口的話,學校不僅要讓優秀的學生變得更加優秀,更要把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拉上來,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樣成為優秀人才。”
龔智發說:“以2025年為例,學校無論是出國留學、外語類保送、學科類競賽,還是高考成績,都獲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同。也希望家長勿信網絡謠言,更多結合自己的家庭實際為孩子考察選擇學校,我們也會持續努力用更扎實的辦學成績回應每個家庭的教育期待。”
注:圖據網絡及成外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