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7月15日下午,廣東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稱,7月8日,順德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基孔肯雅熱是一個什么疾病,有什么特點?
澎湃新聞注意到,7月14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專門發文介紹了基孔肯雅熱。文章顯示,基孔肯雅熱是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沿岸及島嶼、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呈地方性流行。
此外,相關論文顯示,2008年,基孔肯雅熱病例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廣州白云機場局發現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2010年,東莞市發生我國首起基孔肯雅熱社區暴發疫情,這起疫情共發現病例253例,其中確診病例65 例,疑似病例188例。
主要癥狀:發熱、關節痛/關節炎、皮疹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7月14日發布的文章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過媒介伊蚊(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基孔肯雅熱的地理分布與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關,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沿岸及島嶼、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呈地方性流行。基孔肯雅熱發病季節與當地的媒介伊蚊季節消長有關。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基孔肯雅熱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是3至7天。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關節痛/關節炎、皮疹。
基孔肯雅熱的主要癥狀有急起高熱、關節痛、關節腫脹、斑丘疹,可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納差、腹痛等消化道癥狀,畏光,結膜充血或出血癥狀。皮疹常見于面部或四肢伸展側。關節痛常表現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個關節,以侵犯小關節(如指關節)多見;關節痛常伴隨發熱癥狀出現,可持續數天或數月。
廣東疾控中心提醒,公眾出行前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出境前健康體檢,及時查看旅游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學習相關預防知識,做好防蚊、滅蚊的防護準備。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為1~12天,歸國人員在入境后12天內需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近12天境外旅居史。入境前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主動進行健康申報并告知海關檢疫工作人員近期旅行史及在當地有無蚊蟲叮咬史,配合進行相應的檢查和隔離治療。
東莞曾報告我國首起基孔肯雅熱社區暴發疫情
此次并非是廣東第一次出現基孔肯雅熱疫情,廣東省衛健委網站信息顯示,早在2010年10月,東莞就曾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廣東省衛健委2010年10月6日的一份通報顯示,2010年10月1日至5日,東莞市新增15例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截至10月5日16時,共報告基孔肯雅熱病例204例(含回顧性調查病例),其中,經實驗室確診38例,疑似166例。目前所有病例均為輕癥病例,病情穩定,無危重癥及死亡病例。省衛生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省衛生廳防控基孔肯雅熱疫情領導小組,組建了廣東省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專家組、醫療救治專家組。此外,還派出醫療救治專家組到東莞市指導基孔肯雅熱醫療救治工作,并指導當地制定了《東莞市基孔肯雅熱患者居家醫學觀察和住院治療指引(試行)》。
此外,由《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08年)一篇題為《廣東檢驗檢疫局發現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的文章顯示,2008年3月4日下午,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衛生檢疫人員在白云機場對入境人員進行檢疫查驗時,發現1名發熱病人。經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確診這名發熱病人為中國內地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
相關論文顯示,此后,茂名、廣州、杭州等地的口岸均發現過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而前述2010年發生在廣東東莞的基孔肯雅熱疫情則是我國首起基孔肯雅熱社區暴發疫情。由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袁達康等人在“新發和再發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2011”提交的會議論文《我國首起基孔肯雅熱社區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顯示,這起疫情共發現病例253例,其中確診病例65 例,疑似病例188例,罹患率為 2.30%;首、末例病例發病時間分別為9月1 日和10月10日,9 月下旬病例數開始迅速增多,10月6日達到發病高峰;病例分布于13個村民小組中的9個,且最早出現并集中發布于其中兩個村民小組,病例呈明顯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職業分布以家務及待業人員最多,共 133 例(占 52.57%),60 歲以上老年人發病數和罹患率最高,20~30 歲的青年人罹患率最低,不同年齡組村民的罹患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疫情的毒株為中/東/南非流行株,與泰國2008、2009年同基因型毒株同源性達 99%。論文結論為:這是一起由輸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土社區基孔肯雅暴發疫情,輸入源頭未明。政府主導,多部門配合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是疫情防控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期編輯 鄒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