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通報一起
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
截至通報發布
順德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
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
均為輕癥病例
泉州疾控提醒:暑期外出游玩,特別是前往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旅游的市民朋友,要注意防范基孔肯雅熱。從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回來后,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熱、關節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史。
潛伏期最多12天
多有發熱、皮疹及關節疼痛
泉州疾控專家介紹,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以發熱、皮疹及關節疼痛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嚴重情況可導致死亡。疾病的潛伏期為2到12天,通常為3到7天。
基孔肯雅熱主要在夏、秋季流行,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季節分布主要與媒介的活動有關。
該病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非洲主要流行的國家為坦桑尼亞、南非、津巴布韋、扎伊爾、塞內加爾、安哥拉、尼日利亞、烏干達、科摩羅、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馬約特島、塞舌爾及法屬留尼旺島等國家和地區。在亞洲有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
人群普遍易感
返泉12天內自我健康監測
專家表示,感染基孔肯雅熱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采取降溫、止痛等對癥處理;發熱期應臥床休息,不宜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采取防蚊隔離措施。
目前尚無針對該病可供使用的疫苗,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現為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公認的有效防控措施是采取個人防蚊措施、清理環境、防范蚊蟲滋生。
專家提醒,市民在出行前,要及時關注旅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的旅行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學習相關預防知識,做好防蚊、滅蚊的防護準備。
入境前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要主動進行健康申報并告知海關檢疫工作人員近期旅行史及在當地有無蚊蟲叮咬史,配合進行相應的檢查和隔離治療。
返泉后,12天內需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近12天旅居史。
這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病癥
引起網友討論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病?
有哪些癥狀?如何預防?
一起了解↓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病?
感染會有什么癥狀?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紋的“花蚊子”)叮咬傳播,各年齡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發病。
圖源:廣東疾控
目前在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等110多個國家已發現基孔肯雅病毒,如今該病借助氣候變化與跨國旅行快速擴張版圖,我國口岸也持續面臨輸入風險。
感染基孔肯雅熱后,通常3-7天內出現癥狀:
1.高燒急襲
患者體溫可迅速飆升至39℃甚至40℃以上,體溫持續高燒不退,就像身體里有個“小火爐”熊熊燃燒。
2.劇痛纏身
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渾身疼得就像被人施了“酷刑”,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疼到讓人走路都打戰。
3.皮疹顯現
高燒數天后,過半患者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
基孔肯雅熱的多數患者為輕癥,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關節疼痛可能遷延數月甚至數年,影響生活質量。嬰幼兒、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后風險更高,可能出現嚴重并發癥,需要特別關注預防。
基孔肯雅熱的癥狀,和登革熱有些相似,二者都由伊蚊傳播,主要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初期都有高熱、頭痛、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容易混淆。
不過,二者也是有區別的,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
提示大家:一旦出現發熱、關節痛或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早期對癥治療,可有效緩解不適癥狀。
如何防護?
還是那兩個字:防蚊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具體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清除積水
蚊子幼蟲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壇、罐、樹洞、竹洞等小型積水容器中,消除蚊蟲孳生地首要任務是“清積水”,從根源上“滅蚊蟲”。
建議定時“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水生植物定期換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此外,飲水機托盤、地漏等也要定期清洗,保持積水容器干爽干凈。房屋周邊、小區內部的雜草、衛生死角和垃圾也要及時清理。
2.物理隔離
安裝紗門、紗窗,檢查門窗縫隙,減少蚊蟲進入室內的機會。?休息時使用蚊帳,確保蚊帳的網眼足夠小,防止蚊蟲進入。
3.外出防護
外出時建議穿淺色長袖長褲,減少皮膚裸露。
皮膚暴露部位可以使用驅蚊液,使用時按照產品說明書上的使用劑量、頻次涂抹于皮膚外露部位,或噴灑在衣服上。
嬰幼兒在戶外活動時以物理防蚊手段為主,包括穿著寬松的防蚊衣褲,嬰兒車上可以使用紗巾或專用的小蚊帳。
4.滅殺措施
室內滅蚊以電蚊拍、滅蚊燈等為主,可輔以電蚊香等。
蚊蟲密度較高時,或本地有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流行時,要購買使用正規的衛生殺蟲劑產品對蚊蟲進行控制,降低密度,預防蚊媒傳染病的流行。
被蚊子叮咬后
這樣處理
如果被蚊蟲叮咬,不要反復抓撓,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過敏性皮炎。一般10~15分鐘后,癢感會明顯消退。如果奇癢難忍,可用肥皂水或鹽水清洗止癢。
若紅腫擴散、滲液不止,或出現發熱、皮疹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
當前正值高溫多雨季節
蚊蟲活動頻繁
大家務必做好防蚊措施
出現癥狀盡早就診
并主動告知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來源:泉州晚報、泉州通客戶端、健康順德、央視網等
編輯:尤逸群
一審:尤逸群 | 二審:黃種成 | 三審:林培元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