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茨14日發表聲明,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大規模軍事援助表示歡迎,說他與特朗普過去幾天多次就此溝通,承諾德國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采訪時指出,對于軍事援助烏克蘭,在北約眾多的歐洲成員國中,德國的態度非常積極,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來自基民盟的默茨領導的德國新政府想在外交上有所作為,尤其想改變上屆三黨聯合政府面對烏克蘭危機時政策上的猶豫。默茨想展現自己所謂的"強人政治"風格。
其次,默茨政府對德國外交的定位是,德國要在未來歐洲乃至西方國家中,發揮更積極的甚至是主導的作用。德國現在將援烏的積極態度看作是展現領導力的表現。
另外,盡管近期德國國內呼吁戰略自主,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的聲音在不斷加強,但是短期內,德國在安全、經濟和能源上對美國的依賴性仍然會很大。因此德國想以所謂強硬的姿態進一步影響美國,同時也是為了獲取美國的支持,進而更好地去維護德國所謂的"歐洲安全"以及歐洲的未來發展前景。
特朗普14日早些時候在白宮會晤北約秘書長呂特時說,如果俄羅斯沒有在50天內同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征收"非常嚴厲"的關稅;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由歐洲國家向美國采購。
呂特在會晤時表示,德國、芬蘭、丹麥、瑞典、挪威、荷蘭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重新武裝"烏克蘭的計劃,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出資國中并沒有法國。
崔洪建分析認為,法國現在要體現其外交的獨立性,同時法國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作用預留了一定的外交空間。
在歐美國家盟友體系中,法國長期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法國認為在很多問題上和美國采取不同的立場,是法國作為擁有世界影響的大國應該有的外交姿態。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法國提供給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和援助在歐洲國家中排名比較靠后。法國認為,如果未來形勢一旦變為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和俄羅斯的矛盾,法國可以發揮一些其他歐洲國家不能發揮的作用,因此法國始終給未來和俄羅斯恢復一定的外交互動預留了空間。
綜上考慮,法國現在更多是把"加強歐洲安全"的投入方向放在了如何加強歐洲整體軍備,如何幫助法國軍工企業獲得更好的銷售成績,而不是放在眼前如何服從美國的主導,直接給予烏克蘭軍事援助這些方面。
對于美國此次強調,購買美國援烏軍事裝備的費用將由北約支付,崔洪建認為,由于無力單獨為烏克蘭提供軍援,北約的歐洲成員國只能接受美國這個新的"交易"方式。
美國的最新決定體現了特朗普對現在美國在歐洲安全和經濟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的新策略。 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已經從早期拜登政府時期的所謂大部分無償援助,轉變為特朗普時期幾乎全額由北約國家買單的方式。
美國的策略變化迫使歐洲必須做出選擇:如果歐洲國家不愿意花錢購買美國的軍事裝備,美國就有可能完全中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屆時短期內歐洲將無法彌補美國退出后留下的巨大真空; 如果完全按照美國政府的意志,歐洲國家將付出很大的財政和經濟代價,將被迫繼續維持所謂的"花錢買平安"的尷尬狀況。
素材來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記者丨楊卓英
編輯丨印梅梅 楊楠
簽審丨李鵬 康炘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