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六天訪華活動步入尾聲,中澳北京完成會談,談得十分徹底。
臨行之際,阿爾巴尼斯許下承諾——澳大利亞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絕不支持“臺獨”,看似誠誠懇懇,實則暗藏玄機。
會談從始至終,阿爾巴尼斯只字不提達爾文港,這個問題不解決,極有可能給中澳合作埋下隱患。
阿爾巴尼斯真實想法究竟如何?達爾文港就是怎么一回事?
1
其實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可謂滿載而歸,在會談中明確作出三項承諾:
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 “臺獨”;重申澳大利亞“從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支持中國主辦2026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除此之外還簽署了6項合作文件,并和我國達成一致明年舉行下一輪總理年度會晤,明明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為啥臨了卻變了味?
不支持“臺獨”,是阿爾巴尼斯能來我國訪問的前提和基礎,但澳大利亞真打算徹底和“臺獨”分子一刀兩斷撇清關系?
不見得,即便在華期間,阿爾巴尼斯仍表示“不支持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臺海問題本是我國內政。
刻意回避“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表述,轉而使用“現狀”這一模糊概念,阿爾巴尼斯有什么資格指手畫腳?
到底什么動機不言而喻,澳大利亞參與美英澳“奧庫斯”聯盟推進核潛艇合作,并在南海與美菲進行聯合巡航,難道這些舉動就不會改變臺海現狀,就不會威脅南海安全與穩定?
要求我國“維持現狀”,但對老美在臺海暗中作祟,菲律賓充當急先鋒尋釁滋事,而澳大利亞還搖旗助威,這完全就是雙標。
在中澳會談這么關鍵的時間節點,發表極具爭議性的觀點,很有可能讓中澳作出的努力付之一炬,但阿爾巴尼斯的動機卻讓人寒心,竟是為了討好老美!
據《金融時報》披露,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在阿爾巴尼斯訪華前夕,要求澳方明確 “若臺海爆發沖突是否參戰”。
原來阿爾巴尼斯的“不支持單方面改變現狀”,實質上是對美方壓力的妥協性回應,為未來可能的“選邊站隊”預留空間。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澳大利亞和老美玩長了,兩面派的作風學得越來越栩栩如生。
怪不得今年5月澳大利亞“悉尼號” 驅逐艦與美菲在南海聯合巡航,并炒作所謂的“航行自由”,他們的行動和他們的雙標觀點如出一轍!
“悉尼號” 驅逐艦試射導彈
2
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從始至終阿爾巴尼斯竟然對達爾文港一事只字未提。
既然想和我國談合作,那這個一個大問題為啥就一點解決的態度都不表現出來?
位于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本是距離亞洲地區最近的深水港,但澳大利亞政府卻拿著天胡開局的好牌打得稀爛。
2015年達爾文港陷入僵局,因經營不善、設備老化等各種問題,連年虧損,貨物吞吐量大幅下跌,一度被澳大利亞民眾稱作“雞肋資產”。
萬般無奈之下,澳大利亞政府只能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出售達爾文港99年租賃權,全球60多家企業躍躍欲試,最終我國嵐橋集團一路過關斬將以5.06億澳元競標成功。
達爾文港
租約簽署之前,澳大利亞政府笑容滿面,且不論安全情報組織還是國防部都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當時西方國家普遍唱衰嵐橋集團這一計劃,畢竟澳大利亞自己人都玩不轉的港口,換個中國企業就能盤活?可嵐橋集團卻用實際行動打消了他們的質疑。
前前后后8300萬澳元的投入并未打水漂,反而大獲成功,使年吞吐量從1600萬噸飆升至3000萬噸,直接貢獻北領地17%的財政收入,創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扭虧為盈。
可一切卻在2018年莫里森政府上臺后發生反轉。
莫里森
澳大利亞對華政策右轉,外資審查趨嚴,受美國壓力及國內鷹派勢力影響,又是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啟動對租約的審查,甚至強制嵐橋集團撤資。
嵐橋集團前后作出這么多努力,怎么可能把成果拱手相讓,在明確表示無出售意向后,特地組建律師團隊準備國際仲裁。
但澳大利亞還是賊心不死,通過審查任意踐踏成果,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怒斥:“在港口虧損時租出去,盈利時收回,道義上欠妥!”
盡管2023年阿爾巴尼斯政府審查后決定維持租約,這一審查結果曾被視為中澳關系回暖的信號。
但今年大選期間,工黨與聯盟黨突然達成“收回港口”共識,甚至暗示強制征收。
這一切都少不了某個國家在背后作祟!達爾文港地處“印太戰略”核心節點,美軍自2012年起就在此輪派駐海軍陸戰隊,而今年日本更計劃部署水陸機動團。
老美對我國企業在達爾文港的動向極為關注,甚至在澳大利亞政府背刺我國企業后,美國私募基金還試圖收購港口。
3
老美施壓當然是一方面因素,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澳大利亞政府為啥始終拎不清?
內部原因同樣不容忽視,今年是澳大利亞大選年,而反對黨近期極為活躍大炒“中國威脅論”。
甚至在阿爾巴尼斯訪華前夕,他們還要求工黨政府必須在臺海問題上“強硬表態”。
因此不管是阿爾巴尼斯在臺海問題上的模糊表述,還是只字未提達爾文港,就是他心中的“兩全其美”之計。
既能安撫國內的保守派,讓老美不認為澳大利亞會離開他們的大船,也不會因為過度親美、態度過于強硬而失去我國這么大的市場。
可阿爾巴尼斯不知道的是,他貌似玩脫了。
相比起美國政府的空頭支票,中國市場可全都是實打實的機會。
如果不正視問題,甚至為了迎合老美和反對派而損害我國利益,那將會把澳大利亞推向萬劫不復之深淵。
阿爾巴尼斯不應該不清楚,我國已經連續16年保持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2023-2024年度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達2120億澳元,占其總出口的25%。
截至2023年,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累計對華出口鐵礦石達30億噸,占其全球銷量的60%以上,而去年的南坡項目對華出口量又創歷史新高。
截至去年7月,力拓累計對我國出口40億噸鐵礦石,我國市場已經貢獻了他們57%的收入,折合人民幣2240億元。
農產品出口澳大利亞重返我國前三甲,國際教育領域又為澳大利亞帶來364億澳元收入,而今年3月份,我國赴澳游客達86萬人次,消費92億澳元,同比增長28%……
如此大好勢頭,難不成阿爾巴尼斯要親手葬送?
結語
如果澳大利亞在達爾文港問題上堅持政治化操作,對于澳大利亞企業和民眾來講無異于巨大損失。
在是非面前,阿爾巴尼斯不應該保持沉默,必須以務實的態度來解決問題,才能推進合作,想吃我國市場的飯。
雖說不用刷鍋,但至少不能往灶臺上撒湯撒水!
參考資料:
1、直新聞《美國陰影籠罩下,澳總理開啟訪華行》
2、環球時報《澳若強收達爾文港將留下幾大禍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