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我每天都使用AI,我認為提示工程是一項高級認知技能。
說這話的,正是身價剛剛超過巴菲特的黃仁勛。
他還表示,人們對人工智能會消滅工作崗位的擔憂被夸大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工作方式不會發生巨大變化。
他百分之百肯定,每個人的工作都會發生變化。
此言出自老黃在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最新訪談。
此外,他還在訪談中提及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黃仁勛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宣布最新進展:
1、H20已被批準銷往中國市場:這是個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2、將發布新顯卡RTX Pro:這款顯卡非常重要,專為計算機圖形、數字孿生和AI設計。
通過大規模減少任務重塑工作
黃仁勛相信AI將重塑幾乎所有工作崗位——不是通過大規模失業,而是通過大規模的任務削減和重構。
- 有些工作會消失,但也會創造出很多新的崗位。我希望,各行各業因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最終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不僅如此,黃仁勛還反駁了使用AI會降低人們思考能力的觀點,比如最近MIT一項研究就引發熱議,過度依賴AI工具將會顯著降低大腦活動水平、削弱記憶,甚至造成“認知慣性。
他表示:
- 我并不是讓它替我思考,而是讓它教我那些我還不了解的知識,或者幫助我解決那些我自己難以合理解決的問題。
他認為,向AI發出有效提示本身就是一項技能,既需要認知上的努力,也需要表達的清晰度。
作為英偉達CEO,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提問,而且90%的指令實際上都是以提問的形式表達的。
在與AI互動時,他不依賴于單一的響應。他會向多個AI提出相同的問題,并要求它們相互進行比較,然后給他最好的回答。
他認為,這種對答案進行批判和評判的過程,有助于提升認知能力。
對黃仁勛來說,AI并非對人類工作的威脅,而是將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人類工作的 “最偉大的技術均衡器”。
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樂觀
雖然黃仁勛認為人工智能會重塑工作崗位,而不是消除工作崗位,但其他專家和技術領導者則描繪了一幅更具顛覆性的畫面。
RethinkX智庫研究主管亞當·多爾預測:
- 到2045年,大多數工作將不復存在。
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的Geoffrey Hinton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 對于平凡的智力勞動來說,人工智能將取代所有人。
他會“害怕”在呼叫中心工作或擔任律師助理,并建議成為一名水管工——他認為這份工作目前比自動化更安全。
Anthropic首席執行官Dario Amodei也預測,AI可以在五年內消除50%的白領入門級工作 。
今年5月,他在接受《Axios》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公司和政府在“粉飾”大量工作崗位被淘汰的風險,涉及技術、金融、法律和咨詢等多個領域。
他補充道:
- 我覺得這件事還沒有真正引起人們的警覺。
不過,也有人持老黃的觀點。Meta首席AI科學LeCun上月在LinkedIn發文稱:
- 我幾乎不同意達里Dario說的任何話,我認為人工智能將是對人類工作的增強,而不是取代。
One More Thing
上周,英偉達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市值達到四萬億美元的公司,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那他對于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爭奪主導地位有何見解?
老黃表示,為了讓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據領導地位,他們必須尋找全世界所有的人工智能開發者。
而此前他也在采訪中表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令人驚嘆,全球50%的人工智能開發者都是中國人。
參考鏈接: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i-will-redefine-jobs-not-replace-them-nvidia-ceo-huang-2025-7?IR=T
[2]https://edition.cnn.com/2025/07/13/world/video/gps0713-nvidia-us-china-a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