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在感嘆“體育飯圈化”,那你一定刷到過一個穿著麻花辮、畫著精致妝容、比賽前還要自拍的田徑女孩——吳艷妮。
可無論是粉是黑,都繞不開一個事實:她真的跑得快,而且,還長得好看。
這個在亞運會上搶跑、在社交媒體上帶妝上陣、在賽后采訪里金句頻出的“甜妹戰士”,其實走了整整20年才沖上屬于她的跑道。
而這一路,哪怕受傷、被誤解、被封“網紅”,她都不慌不忙地告訴你:成績會替我說話。
一
7月的香格里拉,正是拍大片的好時節。
就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穿著綠色外套、黑色緊身褲、頂著一張“甜妹臉”的肌肉女將吳艷妮,提著一捧蘑菇笑嘻嘻出現在鏡頭前。
如果說有誰能把“甜”和“颯”兩個看似對立的詞合體演繹,那她絕對是代表人物。
27歲的她,商業價值正值高峰,哪怕只是采個蘑菇,也能采得像在走秀。
拍完蘑菇戲份,她又切換到了“狙擊手模式”——穿上黑色運動背心,拉弓射箭,胳膊肌肉線條如雕刻般清晰。
一箭接一箭,全都穩穩扎進靶心中心,簡直是“跨欄選手兼職綠林好漢”的既視感。
從鏡頭反饋來看,她毫不遜色,甚至因為那份天然的不造作,更容易讓人移不開眼。
最有趣的是,她在鏡頭前大放“戰績”后,居然還主動鼓掌感謝工作人員。
配上那副剛從靶子前走下來的英姿,反差感就寫在臉上了。
有禮貌、不架子,這反而比她那堆獎牌更能圈粉。
當然,這樣一個“反差戰士”也不是沒有爭議,總有人覺得她氣場太強、有點傲。
但這種“傲”,不是空架子,也不是無底氣。
畢竟,這身肌肉不是P出來的,這份成績也不是湊巧拼出來的。
在跑道之外,她會可可愛愛地介紹蘑菇,在跑道之內,她就是沖線第一的狠角色。
很多人是從全國田徑冠軍賽的視頻里認識她的,一頭麻花辮、黑衣造型,熱身時邊聽音樂邊跳動節拍。
可如果真把目光移到她的成長軌跡上,會發現她的出圈,其實比誰都“來得遲”。
從三歲開始,吳艷妮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聲樂、古箏、舞蹈樣樣都嘗試,最后是田徑把她徹底“鎖死”在操場上。
18歲拿下青運會金牌,21歲第一次跨進13秒大關,等別人還在用13秒整刷屏時,她已經默默盯上12秒7這個級別。
她在大運會以12秒76創造個人記錄,也是中國女子100米欄26年來的最佳成績,還以此拿到巴黎奧運會門票。
可如果只看比賽成績,還不夠了解吳艷妮的“爆發方式”。
二
杭州亞運會上,她決賽的起跑時有些失誤,搶跑屬起跑犯規,哪怕她后面跑得再漂亮,記錄也留不下。
但觀眾依舊記住了她,原因很簡單:她不是第一次在焦點中面對“風”。
爭議不陌生,焦點不害怕,她繼續訓練、參賽、刷成績。
那些鏡頭前的“特別”,背后都是不折不扣的“常規”,才是她成就這份“反差魅力”的底色。
不是每一次奪牌都能上熱搜,反而是失敗,成了聚光燈下最敏感的時刻。
今年5月的田徑亞錦賽上,很多人都在等她繼續沖線“刷記錄”,她卻帶著未愈的傷硬著頭皮出賽,最終只拿到一塊銅牌。
領獎臺上,她走路一瘸一拐,咬著牙堅持,但眼神還那么硬氣。
她說不出一句“我盡力了”,只是默默接受結果,然后轉頭去復健。
有人說她不夠完美,其實她早就不是“只追完美”的人。
畢竟這幾年,她經歷的波折夠寫一本書。
最早在東京奧運周期,她只差0.03秒,錯失了參賽資格。
當時的奧運門檻是12秒84,她刷到12秒87,排名世界第43位,離那前40就差那么一點。
那一刻沒人圍觀、沒人鼓掌,只有她自己在筆記本上又多記了一筆“沒趕上”。
再往后,訓練里傷病反復,她的坐骨、肌肉、小腿,像是排著隊來“請假”。
跨欄動作受限,只能靠理療和恢復訓練硬撐住狀態。
一個項目明明靠爆發力吃飯,她卻在“能不能順利起跳”之間掙扎。
但這些年她的節奏從來沒慢過,反而越來越“緊湊”。
別人熱度一來就放慢腳步,開始接代言、上節目、拍綜藝。
但吳艷妮的日程表,連“休息”都找不到空位。
這種狀態,根本不像一個“靠流量吃飯”的選手,更像個比賽機器。
鉆石聯賽、亞錦賽、校運會,連首都高運會她都不落下,連著刷成績。
她沒說什么“我要證明自己”,但所有數據都擺在那兒。
也有人質疑:是不是強撐的?是不是太拼了?
但回頭一看她每一場穩定發揮,就只能承認一句話——她是真的穩。
三
2024年之后,她的名字不再只是成績單上的一行數字,而成了國內田徑“最有希望”的代表。
媒體把她和劉翔、蘇炳添放在同一頁,粉絲在機場守候她簽名,連贊助商也開始盯著她的“商業潛力”。
但她看起來沒怎么改變節奏,依舊一站一站跑比賽,沒接綜藝、沒走秀、沒“發言姿態”。
外界喊她“田徑女神”,她本人更在意每一槍起跑是不是標準。
2025年,最新排名顯示她已升至世界第21位——這是中國女子100米欄選手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但她更愿意把成績寫在訓練日記里,而不是掛在社交平臺置頂。
用她的話說就是:成績是用來跑出來的,不是用來證明給誰看。
外人越是關注,她越是“冷處理”,她只是運動員”,不接受“網紅”這個稱謂。
她還成了“奔跑天使基金”的愛心捐贈人,現場捐出20萬元,用于幫助那些因疾病或傷殘無法行走的兒童重新邁開步伐。
這一次,她不再是田徑場上的第一名,而是把“奔跑”的意義帶到生活之外。
她說跑步不僅是競技項目,更是一種姿態。
哪怕未來退役,也要用雙腳追著生活跑,而不是被停在原地。
不是為了“誰是最快”,而是“還能不能再前進一步”。
吳艷妮不再只是個數據亮眼的跨欄選手,也不是賽場上那個“走路像風”的甜酷女孩。
她已經成了一個集“實力、穩定、膽量、韌性”于一身的新生代代表。
她把比賽跑成了日常,把流量變成了注腳,把爭議踩在腳下,一步步跨進更大的舞臺。
結語
沒有華麗辭藻,沒有提前設計的宣言,只有一個始終在跑道上往前沖的身影。
她沒有“出道即巔峰”,但她每一次出場,都值得被銘記。
參考資料
吳艷妮回應體育飯圈化:謝謝大家的喜歡,但是不能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九派體育 [引用日期2025-06-27]
吳艷妮宣布:捐款20萬!.紅星新聞.2025-06-22 [引用日期2025-06-22]
吳艷妮回應爭議:成績會替我發言,透露退役后計劃嘗試長跑.奔流新聞 [引用日期2025-06-06]
吳艷妮曬巴黎奧運會國際健將證:我相信我肯定會是健將,這就是一個小女孩一步步走來的自我鞭策吧.極目新聞 [引用日期2025-05-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