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沈劍奇 童林
暑期去哪兒?看“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了解漢字演變、體驗XR大電影、感悟中華文明,成為香港孩子近期的熱門選擇。
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自7月11日開展以來持續火熱,吸引了許多香港的“小觀眾”前來打卡。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上的甲骨文生肖立牌(7月12日攝)。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健 攝
走進漢字的“小時候”
“你知道三千多年前的漢字什么樣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甲骨文吧!”7月12日,9歲的香港小學生高麟芃站在一件甲骨文摹刻技藝還原的文物前,在媽媽的鏡頭中流利地解說起來。
“甲骨文總共有多少個字?”“甲骨文有筆順嗎?”“你可以猜到這是什么字嗎?”帶著精心準備的解說稿,高麟芃和媽媽一起仔細觀展、拍攝記錄。
“我在地鐵站看到‘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的信息,就告訴媽媽一定要帶我來。”高麟芃說,她非常喜歡傳統文化,父母經常為她拍攝一些相關的小視頻,網上。在高麟芃的百余條視頻中,她當起“小主播”,誦讀經典詩詞、分享文化體驗……“我最喜歡的展品是甲骨文十二生肖立牌中的‘羊’,因為它看起來就很像一只羊,很可愛。我還想認識更多的甲骨文。”她說。
像高麟芃一樣來觀展的“小觀眾”還有很多,展覽上,隨處可見小朋友和年輕父母的身影。有的在甲骨文百家姓互動墻前尋找自己的甲骨文姓氏,有的在新奇的藝術作品前靜靜欣賞、拍攝照片,有的戴上智能眼鏡通過XR沉浸式電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榮耀》與古人對話。
穿越三千年,跨越數千里,香港孩子的童年與漢字的童年奇妙相遇。
7月11日,在“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上,兩位小朋友在討論甲骨文。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健 攝
“高冷”甲骨文俘獲童心
“高冷”的甲骨文為何能讓小朋友如此喜愛?
創新打開方式,成為“圈粉”孩子們的關鍵。展覽以別具新意的形式重構神奇的漢字世界,除了對漢字演變進行科普介紹,還融合藝術、科技、文創等為觀眾帶來多元體驗,讓甲骨文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每一件展品都宛如一把鑰匙,為孩子們打開通往古老神秘商朝的大門,解讀中華文明的密碼。
“做得真好看呀,還想再來!”小學一年級學生蘇子朗體驗了XR電影后開心地說。乘船泛舟洹河、隔空“擼小狗”、置身古戰場……孩子們既玩得高興,又學到了新知識。
10歲的陳希林從小就是個“漢字迷”。展覽上,記者發現他在每一件展品前都駐足良久,還不時為媽媽講解。當經過甲骨文藝術展時,他看得更加聚精會神。
“孩子對古文字非常癡迷。朋友看到有甲骨文主題展覽,第一時間就告訴了我。”陳希林的媽媽蔡慧妍說,展覽中有通過動畫片的形式展現甲骨文,將春夏秋冬、風雨雷電與甲骨文結合,讓小朋友覺得很親切、很有趣。
蔡慧妍說,展覽將難懂的古文字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幫助小朋友加深理解,甚至激發他們的靈感,開動腦筋自己進行創作。“我的兒子就經常研究漢字的字形結構,自己重新設計,畫出各種天馬行空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讓我感到很驚喜。”她說。
7月12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市民在參觀展覽。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健 攝
種下一顆文明的種子
透過龜甲獸骨上的符號,孩子們看到的是古代先民眼中的山川風物,沉淀的是源自歷史長河的文化自信。一字一句、一筆一畫,一脈相承、生生不息。
展覽上,記者還遇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裔孩子。“我們到香港旅游,正好看到有‘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覽,覺得這個主題非常有意義,就特地帶著兩個孩子過來。”澳大利亞華人張瑾說,“希望孩子們參觀這次展覽后,回去好好學中文、好好寫漢字,把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本次展覽最有意義的是,在年輕一代心中播下了文明的種子。當他們走出中國、走向世界,這便是他們民族驕傲、文化認同的‘基因自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會長馬逢國說,一代代人不斷努力,文明才能得以存活、傳續。
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更多香港青少年認識甲骨文對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將于9月至12月舉辦“了不起的甲骨文”走進香港校園活動,在香港10所中小學校開展,帶領學生們破譯甲骨文字之謎、欣賞甲骨文數字藝術及裝置、體驗XR大電影,讓香港孩子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來源:河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