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日報》報道指,德國防長稱若俄軍襲擊北約,“德軍將愿意殺死俄士兵”,顯示出德國正迫不及待恢復“正常化”,而美國希望歐洲承擔起國防任務,歐洲則又寄托希望在德國身上,由此德國得到了大規模擴軍的機會。
二戰結束后,美英蘇和德國簽署了《波茨坦協定》,解除德國全部武裝,禁止軍事生產,禁止德國擁有正規軍隊,只能維持自我防衛性質的國防軍,這限制了德國擴軍的能力。
但是近幾年來,美國由于自身的難以承受軍費過高的困難,美國的債務無限擴張,已讓美國不堪重負,為此現任總體特朗普上任不斷采取各種措施縮減開支,對美國政府工作人員不斷裁減,自然軍費也在限制之列。
為此美國要求歐洲自己承擔起國防任務,要求歐洲增加軍費,如此情況下,美國和歐洲都變相解除了對德國的限制,而德國也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大舉增加軍費,2025年3月德國通過憲法修正案解除國防軍事限制,大舉擴張軍力。
對于歐洲來說,二戰以來,歐洲經濟日前空心化,制造業不斷衰落,而德國是歐洲擁有最強制造業的國家,德國的機械工業獨步全球,歐洲需要擔起自己的國防任務,也需要德國擔起重任,這也是歐洲開始放任德國的原因。
事實上德國在擴軍方面的步伐也非常迅速,特朗普在今年1月20日上任,而德國在3月份就通過了解除國防軍事限制的憲法修正案,此外德國還迅速派出海外駐軍。
今年5月22日德國就正式向立陶宛派出海外駐軍,可見德國對于擴軍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僅僅數個月時間就做成了擴軍的幾大步驟,可以看出日耳曼民族是多么迫不及待希望走出二戰的陰影,恢復日耳曼的輝煌。
德國向立陶宛派出駐軍,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當年被割讓的柯尼斯堡就是如今已被俄羅斯擁有的加里寧格勒,而加里寧格勒就在立陶宛旁邊,加里寧格勒如今在陸路與俄羅斯本土完全隔離,柯尼斯堡被稱為日耳曼民族的龍興之地,如此就更能理解德國迅速在立陶宛駐軍的重大意義了。
此次德國防長更說出“德軍將愿意殺死俄士兵”,更可以看出德軍牢牢抓住了這次機會,愿意擔起重振歐洲軍事實力的重任,希望趁機恢復德國的正常化。
面對德軍越來越激烈的說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 “德國正再次變得危險”,畢竟當年二戰時德軍閃電戰攻擊蘇聯,迅速攻擊到莫斯科,后來蘇聯集中了全國的力量,迅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后來蘇聯和美國以及歐洲聯軍從東西夾擊德國,攻占柏林,終結了德國,而蘇聯更是率先攻入柏林,終結了二戰,可以說俄羅斯和德國的歷史糾葛是相當深的,此番德國的大舉擴軍對俄羅斯的威脅尤為嚴重。
據悉德國的主動知名工業企業也已大舉增加軍工生產,知名的萊恩金屬、大眾公司都開始向軍事工業轉型,而他們在歷史上也曾大量生產軍工產品,這都讓全球對德國的猛烈擴軍步伐側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