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國在西太平洋動作頻頻,繼7月10日“重返太平洋”演習后,7月13日美澳主導“護身軍刀”演習已在澳大利亞開啟,美澳日法、新加坡等19國聯軍,3.5萬兵力參演,活動范圍將從澳大利亞擴展到巴布亞新幾內亞,不出意外地,中國海軍815A電偵船“天王星”號也旁聽參加了此次演習。
美澳的“護身軍刀”演習兩年舉辦一次,今年的演習地點在澳大利亞東西兩個海岸,雖遠離中國,但美軍“同時”在亞太開展兩場演習,前者“重返太平洋”重點演練“敏捷作戰部署”等新型作戰概念,后者也將測試“高對抗環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其戰略目標正是為該地區應對大規模沖突的準備工作。
而美軍如今已毫不掩飾“針對中國”的意圖,那么中國海軍勢必要前去探個究竟,以便掌握美軍及盟友第一手信息資料。
街溜子如期而至
7月12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高調宣稱,在距離菲律賓卡布拉島69.31海里外的位置,發現了3艘中國的艦船,分別是中國海軍815A電子偵察船“天王星”號、052D驅逐艦“桂林艦”(進行了直-9C反潛直升機的起降作業)及海警4203艦。
從菲媒公開披露的圖片看,中國海軍的793“天王星”號和164“桂林”號,是以編隊的形式在南海九段線內航行;而中國海警的4203號巡邏艦,與052D型驅逐艦的航向不一致,則極有可能在此海域進行正常的海上執法巡航。
諷刺的是,菲律賓“BRP Teresa Magbanua”號海警船還試圖對中方編隊進行無線電驅離,對菲方這種自不量力的挑釁行為,中方選擇“不給眼神”。
7月14日港媒稱,“天王星”號已出現在澳大利亞昆士蘭附近海域,在他身后正是052D驅逐艦“桂林”號。結合外媒報道基本可以確定,此次中國執行遠航“參加”美澳等多國演習的艦船正是“天王星”號還有滿載排水量7500噸的052D大型防空驅逐艦“桂林”號。
實際上中國的電子偵察船已經是“護身軍刀”系列演習的常客了。
因為于澳大利亞距離我們本土遙遠,陸基電子戰偵察系統、電子情報飛機肯定是鞭長莫及,太空衛星也有連續偵察時間短,重訪時間長等不足。相比之下,電子偵查船空間大、載荷能力強,可以配備多種偵察器材,具備全頻率反應能力,可以獲取多頻譜信息,優勢十分明顯。
因此從2017年7月份,澳大利亞舉辦演習時,中國的一艘815A也出現在附近海域,當時澳媒對我們815A的出現高度緊張,稱其“間諜船”可以收集電子情報,破解澳軍使用的數據鏈。但是我們牢守國際法,始終在國際水域停留,沒有越界之舉,澳方只能干著急卻絲毫沒辦法。
此后2019年、2021年的“護身軍刀”軍演都有中國815A的光臨,澳媒也一改兩年前緊張心態,淡定稱中國偵察船的出現屬于“意料之中”,今年“護身軍刀”重新恢復軍演,所以我們的815A又如期趕到,停留和活動的區域全部都在公海上,遠離其演習劃定的范圍。
現代戰爭電子戰貫穿全過程,而電子戰獲勝的前提就是戰前能夠拿到對方電磁參數,美軍長年對中國進行高強度電子偵察活動也是這個原因。相對的,中國如果無法對美軍后方基地進行有效電子偵察,勢必會影響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的電子戰能力。
而美軍就抓住了這一點,常以澳大利亞為戰略支撐點,引入盟友的海軍作戰力量,進一步演練兩棲作戰、空中突襲、地面機動、電子戰、網絡防御等項目,以及美軍最新研發的一些海軍陸戰隊戰術。
而國產電子偵察船列裝解決了這個問題,作為一艘滿載排水量6000多噸的中大型艦艇,815系列船上的多頻段天線陣列,可以截獲各種武器裝備的雷達信號與特征,還對衛星通信、艦艇間通信,航空器間通訊,跨平臺通訊以及相關數據鏈都有很好的偵察收集能力。
通過這樣的行動,我們能夠持續積累電子情報數據庫,不僅能為國產電子戰研制和發展提供寶貴的依據和參考,戰時也可以是我們進行電子戰行動的關鍵依據。
新型作戰概念
今年的“護身軍刀”是在澳大利亞舉行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復雜的作戰演習,為了這次大規模演習,五角大樓在預算中專門列出了5.326億美元預算。
澳美日均派出本國的兩棲攻擊艦或航母等主力大型戰艦,英國還派出了正在執行亞太巡航任務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有消息稱,連遠在北歐的挪威,都可能會派出8架F-35隱身戰機參加。
值得注意的是,軍演的演練科目都說明美軍正在演練和測試針對性的新型作戰概念。根據澳國防部消息,今年的“護身軍刀”演習新增了網絡戰、人工智能軍事化應用等演練課目,美軍還將在澳測試一個新項目,以實現在運輸機部隊在惡劣的條件和緊迫的時間內運送物資并重新部署資產。
毫無疑問,從演習代號為“部隊重返太平洋”,以及演習地點選在亞太地區就可以看出,這明顯又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分,明眼人早就看出來,他們就是沖著中國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霸權。
美國大費周章的拉攏十多個國家參演,說明美軍對獨自在亞太地區作戰沒有絕對獲勝的把握。這次演習中,美軍將首次進行新型“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在太平洋地區的實彈發射,之所以不在菲律賓進行“堤豐”實彈訓練,也是美軍有降低敏感性的考量。
從五角大樓近期的一系列部署來看,無論是亞太地區的基地建設還是調整美軍訓練模式,都是美國在為應對“未來對華戰爭”做出的改變。
只能說,美國想得倒挺好,但解放軍火箭軍的導彈也不是擺設。一旦中美真的爆發沖突,美國想要獨善其身這是絕無可能的,所以美國還是要好好想想清楚,要不要這么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