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做飲料的大企業創始人去世后,家人分家產的事鬧得挺大。創始人妻子和女兒加起來才分到兩成多股份,另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占了七成多。具體怎么分的沒人說得清,只知道這差距挺大。創始人老婆后來接受采訪,說對老公挺同情,語氣聽起來不像是假的。老人那輩說話比較含蓄,想表達關心可能不會直接說愛。
小姑娘宗馥莉接受采訪時被問到想不想爸媽,她回答說一個人挺好。這種回答有點意思,要是家里關系處得好,可能不會這么簡單帶過。后來發現她平時說話直來直去,不愛繞彎子,可能真覺得沒必要多說。
股份分得這么懸殊,難怪會有矛盾。企業不是普通東西,創始人走了留下這么大蛋糕,分得不均肯定鬧。具體按什么標準分的沒人解釋清楚,只知道結果差距大。就算有人嘴上說著關心,關鍵時刻還得看股份拿多少。
創始人老婆說的“心疼”和“同情”這種詞,在老人那輩可能比年輕人表達的感情更重。他們可能習慣用“操心”“上火”這些詞來表達關心,雖然聽著普通但可能真有感情。就像我媽說我熬夜傷身體,也是真的擔心。
宗馥莉這樣的回答能看出性格,說話不拐彎抹角。要是和家里關系處得好,可能不會在公開場合顯得這么疏遠。現在這事上了熱搜,說明大家挺關心。作為接班人,處理這種話題確實不好拿捏,估計是有自己的考慮。
家族企業交接班遠沒想象中簡單,表面上看是分錢,實際要處理的人際關系特別復雜。股東之間要講利益,又要顧及感情,有時候這兩者根本對立。像這種七成對兩成的差距,話語權基本掌握在多數方手里,少數股東想做決定很難。
現在網上都在討論感情和利益哪個更重要,其實看看創始人臨終前怎么分股份就知道了。不管之前關系多好,最后還得按法律條文辦事。未來的矛盾可能更多,因為公司要運營,股東要分紅,這些事情躲不開。
有朋友開家族公司說起這事都頭疼。年輕一代想改革,老一輩不同意;婆婆想保守經營,女兒想創新。這種矛盾哪行都有,宗馥莉的情況只是公開曝光的典型。總結下來就是創始人走了,二代得自己闖,再好的靠山也沒用了,只能重新定位關系。
企業運作和家庭關系完全是兩回事,處理不好容易出問題。比如說股份少的一方,就算跟某些股東關系不好,該簽字還得簽。情感歸情感,利益歸利益,這種分寸年輕人學起來特別難。
現在宗馥莉主要抓業務細節,很少出現在公關場合。可能想避開輿論焦點,把精力放在經營上。股權這塊據說在慢慢調整,這種事著急不得,得一步步來。外人看不懂里面具體情況,反正現在都在看熱鬧。
這事兒反映出來的問題,可能源頭在創始人活著的時候就沒安排好。要是那時候把股權架構理順,完善公司制度,現在爭議肯定少很多。感情經不住數字考驗,但法律文書能兜底一部分。
創始人老婆說的那些關心的話,或許當年就是妥協的結果。為了維持表面和睦,可能不得不做出讓步。現在通過言語表達愧疚,也是人之常情。
這種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每個選擇都有代價。希望年輕一代能把后續處理好。這類事情公開討論也好,至少給其他家族企業提個醒,最好提前規劃到位,別等鬧出糾紛再收拾殘局。
現在才明白,表面看是分錢的事,實際上人際關系網絡起的作用更大。搞企業的和普通打工人想法真不一樣,他們考慮的問題復雜多了。這種事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天書,對他們卻是早晚得過的一道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