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西藏新疆摩旅了一圈,回浙江的時候經過河南信陽,順路就打卡了一個叫“龜山湖”的景區,本來看它規模不小,自然資源也還算豐富,就專門發文“宣傳”了一下,有趣的是其中一個我覺得算是亮點的附加項目摘板栗,卻被一些當地人抓成了“小辮子”,還被他們站在道德至高點上一通數落。
也不知他們有沒有仔細看那篇圖文,在這里復制粘貼:“等幾位摩友走后,我發現旁邊的樹林子里動靜不小,原來是五六個外地游客坐景交車出來后,看見這邊種的都是板栗,便就地取材,用木棍打下不少……有趣的是經我跟景區工作人員交流后得知,‘今年(2024)的板栗長得不好,里面沒肉’,事實也證明他說得沒錯,剝出來的果仁最多跟花生米仁差不多大。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吧,他們對游客的采摘行為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所以大家如果到龜山湖玩,可以先問下路過的保安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能摘就摘,不讓也就不讓吧”。
首先,游客在打和摘板栗的時候景區工作人員就在旁邊,并且不止一位,而我出于準備撰文的需要,也特意上前跟他們確認過。并且在寫作文時也考慮到農村的復雜性,文內也特別強調,游客去龜山湖想摘板栗“可以先問下路過的保安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然而就算描述得這樣清楚了,竟然還有人過來較真找茬,就只以某個平臺的評論區為例,有說“手真欠”的,也有長篇大論喋喋不休的,不禁讓我心生感慨:“難怪有些地方,有些景區發展不好,一方水土一方人,果然難弄?!?/p>
其實按我的想法,就算這些景區里的板栗樹是私人承包的,平時不允許其他人觸碰,也大可以“借著坡上驢”,“聰明點”的可以跟景區開發商合作或者全數轉包給景區,每年支付多少費用。這樣既能共贏又能穩定收入,何樂而不為呢?當然,也別開出天價啊,因為板栗這種東西在河南好像是非常平常廉價的東西(多年前曾經參與過某平臺和河南官方合作的“山水行”活動,采風時發現有些地方都是任其成堆掉在地上爛掉,都沒人會去撿的)。
而若是再機智一點,可以專門針對景區里的這些板栗樹,單獨設計各種采摘比賽或者作為農創禮品(不懂的話可以付費咨詢我哦,哈哈),算是配合景區發展的增值項目和服務,怎么看都不會吃虧。至于現在嘛,鑒于當地熱心人的反饋,我只能清晰地告訴刷到此文的網友,河南信陽龜山湖景區里的板栗是絕對不能摘的,景區工作人員是說了不算的,同時攤攤手聳聳肩再吐吐舌頭,沒辦法,這里就是這樣的。
有趣的是前不久還發過一篇“李逵還是李鬼?張掖的高臺國家濕地公園令人驚艷,卻也令人疑惑”的文章,表面看飽含敵意,質疑了真正的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在甘州區,而高臺區的這個并非“正統”。但同時我也實事求是明說了建設得相當不錯,表達最終的看法是“這場虛擬的‘PK’,我會選擇高臺勝出”。于是聰明的高臺人可能也感受到了那點隱藏的善意,直接一句都屬于“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輕松化解了不重要的虛名之爭。兩篇文章稍加對比,兩個地方老百姓的反應卻截然不同,讓我實在有點大開眼界。
再回想起龜山湖前面冷冷清清的商業街區,不禁對那些過去投資開店的小老板表示莫名同情,具體就不敢多加表達了,總之經商環境很重要啊,呵呵。最后,希望我的感覺是錯的,祝景區越來越好,并且能帶動周邊的村莊共同富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