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毒風暴》開播,不少觀眾看著劇情沉迷于復雜的人物關系線,結果刷著刷著,發現一個離譜的細節——怎么這劇里一個個看著像歌手?說是緝毒劇,結果湊了6個唱歌出身的演員。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孫浩、周曉鷗、劉柏辛、吳莫愁、于文文,連郎月婷也算是鋼琴專業出身。
有人笑:“導演沒演員用了嗎?”但說實話,這笑話笑得太早。你以為這是偶然?不,是導演的清醒。
孫浩:從《中華民謠》到毒販保護傘,導演用他是有惡趣味的
孫浩演的黃科長,在劇里是個標準的“利益合伙人”。靠著和盧家聯姻,成了西港毒梟的保護傘。你可能記不住這個角色,但聽到《中華民謠》你一定會跟著哼兩句。九十年代那首歌紅到什么程度?可以說是全民傳唱。
所以導演找孫浩來演黃科長,不是湊人頭,是故意的。一個唱著“牧羊的孩子已走遍天涯”的民謠歌手,轉頭在劇里演了個笑著收黑錢的腐敗海關官員。這種強烈反差,本身就是一種諷刺。用“民族情懷”的符號,去演社會底層的腐爛,導演的心思,你以為看不出來嗎?
當年你跟著唱“中華民謠”,覺得牧羊人自由純粹;如今看孫浩在《掃毒風暴》里給毒梟當保護傘,你信現實還是信童話?導演用孫浩打你臉。
周曉鷗:他從來不是在演,他本身就是
《掃毒風暴》里的孟漢丘,看似是個二線毒販,實則渾身寫著“認命”。而周曉鷗演他,毫無違和。不是因為演技爆表,而是因為周曉鷗本來就不是個“干凈人”。搖滾出身,零點樂隊的主唱,當年在《征服》里演黑道老大吳天,被觀眾記了二十年。后來在《掃黑風暴》里演炮王陳建波,一開口就是街頭腔,滿臉寫著江湖。
這次《掃毒風暴》請他來演孟漢丘,導演壓根沒讓他“演”,讓他本色上身就夠了。讓周曉鷗演毒販?不是選角,是安排。
你可以說他戲路窄,但你不能說他不貼。導演要的就是這種帶著江湖感的“廢人”,不是演技,而是人味。
劉柏辛:她不是演技生澀,她是真的“工具人”
很多觀眾看到劉柏辛演的吳燕萍,第一反應是“唱歌的來演戲,干啥呢?”角色定位模糊,情緒崩潰,幾乎沒有邏輯。
但你仔細想想,這不正是“工具人”的真實狀態嗎?
吳燕萍被盧少驊洗腦,沉淪得徹底。對她來說,邏輯早廢了,只剩下“愛他”這一條指令。劉柏辛演得不像專業演員,是因為她根本不是。她臉上寫著的“生澀”,反倒讓角色成立。那種呆滯、機械、愛的盲目,本身就是一種“工具感”。
更何況,劉柏辛和《獵冰》里的魏瑾,背景都神相似——唱歌出身,演的都是毒梟身邊的“愛情犧牲品”。這是巧合嗎?不是。導演選劉柏辛,就是要她演“沉淪感”,而不是演技。
所以說,觀眾看她演得不自然,導演卻笑了。因為在導演的劇本里,她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人”。
吳莫愁:她的存在,就是用來“被消耗”的
吳莫愁演的云安娜,出場沒多久就被預告片劇透了結局:死。而她作為毒梟女兒的設定,注定是個犧牲品。
吳莫愁是個舞臺感極強的歌手,但轉行演戲后一直不溫不火。這次讓她演云安娜,是導演用她“扔掉”的最好方式。你在她身上不會投入期待,所以她死的時候,你也不會痛惜。
這是一種極度殘酷的用人方式。導演知道吳莫愁的表演撐不起復雜角色,于是干脆讓她成為一個“劇情消耗品”。出場快,死得快,觀眾記不住,正好。
她不是配角,是背景音。
于文文:她是觀眾唯一的“審美慰藉”
相比其他人,于文文這次的角色設定算是“照顧觀眾情緒”的。她是劇里唯一一個讓觀眾覺得“順眼”的角色——從形象、氣質到角色本身的“純粹”,都符合傳統審美。
一個歌手轉型演員的典型案例。從《體面》紅到街頭巷尾后,于文文的臉幾乎綁定了“都市獨立女性”標簽。《掃毒風暴》讓她演王奇,既不違和,又穩妥。王奇和林強峰之間的曖昧拉扯,也給這部壓抑沉重的緝毒劇,硬塞進了一點點“審美縫隙”。
可以說,于文文在這劇里不是劇情的必需品,而是觀眾的心理安撫。
她是導演給你的“視覺喘息”。
郎月婷:一個不該出現在這個劇里的“溫柔”
劉青這個角色,溫柔、堅韌、內斂,放在一個男人淪為毒梟的故事里,本來該是個背景。但導演偏偏找了郎月婷——一個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生,一個彈鋼琴出身的文藝女演員,來演這個角色。
有人說,郎月婷的氣質和這個角色不搭。但導演要的,就是這種不搭。她身上的“寧靜”,是這個躁動世界里唯一殘留的人性。
導演拿郎月婷來演劉青,就是為了制造這種“時代錯位感”。當所有人都在浮躁、瘋狂、沉淪,只有她是干凈的。她不是人物,她是導演用來提醒觀眾:“這個世界原本不該是這樣的。”
她是底線,是人性最后的錨點。
導演用6個“外行人”,諷刺了整個行業
這6個歌手演員的存在,看似是導演用非專業演員演戲的無奈。其實不然。這是導演的設計。
用孫浩,打碎你對“民謠情懷”的幻覺。
用周曉鷗,讓你明白,有些人不演戲也像角色。
用劉柏辛和吳莫愁,告訴你“工具人”和“犧牲品”本來就不該吸引你的關注。
用于文文,給你一點安慰劑。
用郎月婷,讓你記住,這個世界本該有溫度。
導演用這6個人,重新定義了配角的價值。
不是誰更會演,而是誰更合適“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你覺得他們演得不專業?導演恭喜你上鉤了。他從來沒打算讓你舒服看戲。他拍的是現實本身,而不是滿足你的觀感。
結局很簡單:觀眾覺得這些人“不像演員”,導演卻知道——你能看見他們存在,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