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強舉措挖潛力 興業態促融合
——樂業縣文旅高質量發展紀實
夏日的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云海在絕壁間流轉,1466CAMPING懸崖帳篷露營地的游客正舉著相機捕捉光影變幻;火賣村風子蕩速降基地,尖叫聲與歡呼聲回蕩在峽谷間;百色市圖書館內,“探幽樂業”美術作品展前,觀眾為天坑水墨長卷駐足凝視……這一幅幅生動畫面,勾勒出樂業縣文旅融合發展的鮮活圖景。
2025年一季度,樂業縣接待游客137.21萬人次,同比增長18.54%;旅游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19.37%。預計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336.17萬人次,旅游收入約34億元,同比增長約10%。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樂業縣堅決樹牢“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在賽事賦能、業態升級、文化浸潤、開放合作中鋪就的文旅高質量發展之路。
游客在體驗天坑速降。樂業融媒體中心供圖
賽事搭臺:激活山水運動基因
“腳下是天坑,頭頂是藍天白云,這種速降體驗太奇妙了。”來自廣東的游客李先生在白洞天坑速降基地體驗后興奮不已。今年五一假期,該基地憑借獨特玩法,吸引了眾多像李先生這樣尋求刺激的游客。戶外運動已成為樂業文旅新招牌。
2025年伊始,樂業縣接連舉辦“邀約美麗山水間?徒步廣西”(樂業站)跨年徒步活動、“中國體育彩票杯”全民健身操大賽等賽事,持續擦亮“體育+旅游”品牌。其中,“跟著賽事來旅行”系列活動獨具特色,每月一場的徒步活動串聯大石圍天坑、羅妹蓮花洞等景觀,參與者既能挑戰體能極限,又能沉浸式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壯美。火賣戶外探險康養基地的風子蕩速降項目更是圈粉無數,這條獲評“2025年廣西春節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的體驗項目,成了戶外愛好者的必打卡地。
“我們正規劃飛虎洞攀巖、懸崖咖啡屋等新業態,9月底前即可運營。”樂業縣文旅局局長唐峻東介紹,火賣已建成研學基地、農家樂、觀景臺等設施,下一步將打造全季節戶外運動目的地,讓“玩在樂業”有更多選擇。
業態升級:項目撐起發展骨架
在大石圍天坑群上空,直升機游覽項目的前期籌備正緊鑼密鼓推進。“我們已與四川美聯華邦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席勒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洽談合作,計劃引進直升機開展空中觀光,讓游客換個角度看天坑。”項目負責人黃元斌指著規劃圖說。與此同時,仙霞山旅游度假區的工地上,挖掘機正開挖路基,E線800米、F線729米的毛路已初具雛形,未來這里將成為集康養、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度假區。
業態創新不止于“上天入地”。在非遺傳承領域,樂業餐飲企業在“廣西美味?百縣千菜”大賽中斬獲佳績:大柴門餐館的《仙人橋上珍味集》獲菜肴類金獎,《五色糯米飯》獲小吃類銀獎,《鴻運當頭》獲菜肴類銅獎,這些帶著壯鄉風味的美食,成為游客“舌尖上的記憶”。
文物保護也為文旅注入深厚底蘊。黃文秀駐村辦公舊址不僅躋身第八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其“文秀品質領航,舊址賦能文旅融合”案例更獲評2024年度廣西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如今,這片承載初心的土地,既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基地,更化作連接振興夢想的精神地標——以舊址為核心串聯起的百坭村研學環線,將紅色教育、鄉村旅游與產業帶富深度融合,特色農產品、文創產品與農家樂、民宿相映成趣,讓“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成為“紅色研學+綠色發展”的典范。
文化賦能:筆墨光影繪就新名片
7月的百色市圖書館,“探幽樂業”美術展吸引著絡繹不絕的觀眾。70余幅巖溶地貌寫生作品中,大石圍的深邃、布柳河的靈動、火賣村的古樸躍然紙上。“用畫筆捕捉樂業山水的神韻,讓更多人通過藝術愛上這里。”百色學院副教授黃景濤的話,道出了展覽的初心。
以文化為媒的遠不止美術。7月初,廣西第四屆詩人采風活動走進樂業,50余位詩人在天坑群下吟詩作賦,在百坭村緬懷黃文秀。“北歸何懼萬山遙,百坭村頭膽氣昭”,貴港市詩詞學會會長劉秀光的詩句,道出了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這些文化活動與自然景觀碰撞出奇妙火花,讓樂業這一“避暑天堂”的名號愈發響亮。
樂業縣委主要領導帶隊到深圳市鹽田區考察文旅產業。張繼波攝
開放協作:借勢拓寬發展版圖
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樂業縣主動出擊,積極拓寬文旅版圖。2025年,先是參與天峨縣“藍刀魚風暴?躍動三月三”等系列活動,借助跨省域平臺展示特色文旅資源;又奔赴越南高平省,參加胡志明誕辰文化旅游節,融入國際文旅交流圈;同時,還借“5·19”中國旅游日等契機,開展多場推介活動,讓更多人知曉樂業文旅魅力。
6月下旬7月初,樂業縣委主要領導帶隊奔赴深圳市鹽田區,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資源。座談中,坦誠道出“世界級旅游資源與知名度不相匹配”的現狀,提出在小梅沙等核心商圈設電子屏,動態展示大石圍天坑雄奇、布柳河秀美及多條特色旅游線路,精準吸引大灣區游客。
這一提議得到鹽田區的積極回應。鹽田區表示,將發揮自身優勢,在人才培訓、產業規劃、市場推廣等方面助力樂業,提升文旅產業專業化水平。此次對接,是樂業縣以開放姿態借勢發展文旅的生動實踐。
大石圍天坑。何善權攝
政策護航:民宿串聯鄉村振興
“新建民宿每間最高補6萬元,獲評甲級民宿獎30萬元。” 這份來自《樂業縣2025年鄉村旅游精品民宿(露營基地)以獎代補項目實施方案》的政策大禮包,正激發著市場活力。政策不僅覆蓋新建民宿,更鼓勵盤活古民居、舊校舍等閑置資源,通過“租賃+改造”模式發展鄉村民宿,同時對露營基地給予每頂帳篷最高4萬元補助。
在政策激勵下,萬峰叢高端民宿項目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一批民宿正加速涌現。此前,樂業縣考察湖南桂東縣,當地“生態筑基、民宿串聯、文旅賦能”的發展模式帶來深刻啟發,讓樂業明確了發展路徑——通過黨建引領規范土地流轉,在培育高端民宿的同時,支持農房改造為質樸居所,同步串聯紅色研學、農特體驗等業態,讓民宿成為生態價值轉化的重要載體。
招商引資也為民宿產業注入動力。今年以來,已有8家企業到樂業考察,10家外地企業進入洽談名單,“高端引領、中端跟進、低端補充”的民宿矩陣正在形成,推動“村村是景區、戶戶是民宿”的愿景照進現實。
從徒步賽道到直升機航線,從非遺美食到詩詞創作,從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到政策培育民宿集群,樂業縣正以文旅融合為筆,在喀斯特的群峰間描繪著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姚再禧 韋光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