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獲悉,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重點活動之一,由該中心主辦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研討會”7月16日在北京舉行,通過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議題,探路融合發展新機制、新模式、新實踐。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研討會會場。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 供圖
本次研討會匯聚政府部門代表、科學家、企業家及智庫學者,發布融合發展的平臺新工具,試點“先使用后付費”成果轉化新模式,致力于搭建多方協同的融合實踐平臺,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無縫對接。
研討會設置主題報告、圓桌對話、信息發布、生命健康專題對接四大板塊,兼具前沿深度、政策高度與落地實效。
5個主題報告從理論機制、政策體系、創新實踐、產業發展以及地方探索等多個角度,提出面向未來發展的新見解。
圓桌對話環節多角度探討創新融合方式、制度機制以及融合發展生態的問題,碰撞出多項具有前瞻性的思想火花。
研討會上,簽署專利“先使用后付費”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協議。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 供圖
信息發布環節簽署一系列“先使用后付費”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協議,發布一套面向科研機構、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融合實踐工具箱”——“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業務服務體系”,為融合創新實踐提供系統性支持。
生命健康領域專題對接環節,來自科研機構、企業界和投資界的代表還圍繞骨質材料、生物育種、疫苗研發、核酸藥物、干細胞、腦機接口、人工智能(AI)制藥等前沿技術方向展開深度交流,圍繞技術落地路徑與場景融合模式進行對接,促成一批初步合作意向。
專家指出,相關對接活動推進產業、科研與資本加速形成共識閉環,生動展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的融合圖景,也為推動新質生產力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加速涌現提供了現實樣本。
研討會圓桌對話環節。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 供圖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表示,在當前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度發展的背景下,創新的環境、手段與關系正經歷系統性重構,傳統的創新范式面臨挑戰。該中心將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厚的科研底蘊與豐厚的成果資源,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推進增量集成與資源聚合,搭建平臺、完善機制,打通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關鍵縫隙,更好服務搶占科技制高點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