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猖狂了!毀壞拍攝器材、強奪手機、還當眾怒斥記者!
湖南豐旭線纜的負責人謝某,直接讓自己進了拘留所。
有客戶質疑他們銷售的電纜質量不達標,他沒有耐心解釋反而動手沖突。
這究竟是媒體挑釁,還是廠家心虛?
時間回到2024年6月下旬,湖南常德。
當地一位農家樂經營者,為了保障線路安全,在常德市安鄉縣一家電纜廠采購了一批電線。
原本是為了安心使用,結果安裝后他越看越覺得不對勁:這批電纜明顯比樣品細,疑似存在質量問題。
他產生懷疑,不敢貿然繼續使用,于是將這批電纜送往陜西協成測試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專業檢測。
檢測報告很快出爐,結果顯示:這批電纜外徑偏小,護套厚度未達到標準,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而一旦電纜規格不達標,就可能引發發熱、短路甚至火災等嚴重后果,絕對不是小事。
拿到權威檢測報告后,這位農家樂老板隨即前往供貨廠家,希望協商處理。
但廠家方面否認該批貨物出自本廠,并對檢測結果未作任何回應。
眼看溝通無果,農家樂老板決定向新聞媒體尋求幫助。
隨后有記者前往涉事電纜廠,試圖現場采訪負責人謝某某,了解情況。
起初,謝某某態度尚屬平穩,面對鏡頭表示公司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但對于檢測報告的問題則避而不談。
然而當記者進一步追問產品來源及檢測結果時,謝某某情緒驟然激動,要求立即停止攝像。
現場局勢迅速惡化。
謝某某不僅高聲指責在場記者,還強行搶奪拍攝設備,場面一度陷入混亂。
有記者在爭執中受傷,設備也被摔在地上,鏡頭當場損壞。
產品質量問題由此升級為暴力事件,并迅速引發社會關注。
公安機關迅速介入,僅一天之后,當地警方便發布正式通報。
通報中明確指出:謝某某因涉嫌故意損毀財物,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至此,這場原本的民事糾紛正式轉化為刑事案件。
警方特別強調:記者的采訪行為屬于正常職務活動,不存在違法情形。
謝某某非但未能阻止報道傳播,反而親手將自己送進了看守所。
原本可以妥善處理的矛盾徹底失控。
視頻流出后,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
“背后一定有強硬關系,否則怎敢如此囂張”
“看了中國新聞網發布的完整視頻,那些記者簡直像黑社會。應該查清楚是哪家媒體的記者?!?/p>
“暫且不說電纜質量如何,單從這個老板的表現來看就不簡單?!?/p>
顯然大家都被這伙人的狂妄舉動震驚了。
這家企業的背景并不尋常。
有網友翻出2018年一份全國十大假冒偽劣電纜黑名單,這家公司赫然在列。
當時他們因冒用他人3C認證標識,被市場監管部門公開曝光。
在電線電纜行業,3C認證是基本準入條件。
缺少這一認證,產品不得在市場上銷售。
該公司于2023年再度因質量問題被撤銷3C認證資格,同樣遭到監管部門通報。
盡管多次被查處、問題頻發,他們依舊持續出貨,在市場上活躍。此次被送檢的電纜,再次被判為不合格。
說到底,這不是偶然失誤,而是長期違規、屢教不改。
本次農家樂老板送檢,再次發現護套厚度不足、電纜直徑不達標。
換句話說,遲早要面對的結果終究來了。
電纜質量不合格,是公共安全隱患。
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導致火災甚至人員傷亡,后果極其嚴重。
電纜不符合標準關乎人命安全。
企業理應第一時間自查自糾,而不是搶奪設備、暴力應對。
謝某某的處理方式,堪稱危機公關的負面典型。
先是矢口否認,繼而動手沖突,接著登上熱搜,最終警方通報、過往黑歷史全部被扒出。
不合格的產品固然可怕,更可怕的卻是錯誤的應對方式。
謝某某堅持聲稱記者侵犯隱私權,可一旦涉及公共安全,媒體是否有權曝光?
又該如何防范有人假借采訪之名實施敲詐勒索?
中國記協立場明確,新聞采訪是輿論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在現實中,確實存在濫用采訪權的現象,也有企業以商業秘密為由逃避監管。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位農家樂老板,你還敢把這些電纜重新裝回店里嗎?
如果你是謝某某,你會選擇暴力對抗,還是主動公布檢測報告接受公眾審視?
瀟湘晨報:2025-07-15《線纜被質疑不達標,公司負責人推搡記者砸壞攝像機,涉事公司曾因假冒偽劣被通報處罰》極目新聞:2025-07-16《湖南警方通報記者采訪設備被摔毀:涉事者已被刑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