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察樓盤
近日,沈北新區(輝山經開區)召開立體交通體系建設規劃專題論證會,來自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深城交、民航測繪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名專家,來自眾飛科技、愛飛客等企業的10余位企業家共聚一堂,對沈北新區立體交通建設規劃進行第二輪論證。
此次論證會議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沈陽首個區域低空新型立體交通規劃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今年9月,該規劃方案有望正式發布,沈北新區將跑步邁入“立體交通時代”,為沈陽“路空協同”立體化交通網絡建設和低空產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率先啟動立體交通規劃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傳統地面交通所面臨的擁堵、基建成本高等挑戰日益嚴峻。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沈北新區在全市率先行動,于今年5月正式啟動低空新型立體交通規劃編制工作。
“發展低空經濟,是沈北新區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布局低空新型立體交通規劃,是科學規劃低空經濟發展藍圖的戰略性舉措。”輝山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 王曉宇在論證會上介紹,整個規劃的起草背景,就是要搶占低空經濟發展先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強應急保障能力、提升區域競爭力,力爭通過科學完善的立體交通規劃,在低空經濟領域將沈北新區、沈陽市打造成為東北城市標桿。
規劃涵蓋四大核心內容
“沈北新區的立體交通規劃,高度重視與產業優勢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具備良好的可操作性。”沈北新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規劃以《沈北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正在制定的《沈陽市低空新型交通體系建設規劃》等上位文件為依據,主要涵蓋四大核心內容。
規劃應用場景——立足沈陽特色,面向市場需求,重點推進文旅消費、空中交通、物流運輸、應急救援(含醫療救援)、公共治理、特色飛行等六大場景,力爭實現“以場景育產業,以產業促場景”。
規劃起降場——以功能為導向,分級分類布局低空航空器起降設施,初步劃分為基地層(通航基地、試飛基地)、樞紐層(多功能樞紐)、節點層(直升機、無人機起降點),個性化滿足大、中、小型低空航空器的設施需求。
規劃空域——劃分物流、載人、應急等專用通道,構建“空中走廊”,建立空域使用“報批制”和“備案制”體系,為用空單位空域使用提供安全和效率的雙重保障。
規劃管理系統——依托氣象監測、雷達監測、北斗導航、5G/6G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動態空域管理、飛行器管理、飛行計劃管理、交通流量管理、應急管理、數據管理與共享。
將帶來哪些變化和機遇?
沈北新區相關負責人透露,隨著低空新型立體交通規劃的落地,將會帶來多方面的變化和機遇。
大學城物流快遞測試驗證航線成功試飛
“與廣大市民最密切相關的當屬交通出行變革和物流配送升級。”沈北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城市空中交通興起,eVTOL等飛行器未來可提供空中通勤服務,緩解地面交通擁堵,縮短出行時間。目前,沈北新區蒲河廊道低空觀光旅游場景已經應用eVTOL開展觀光旅游試飛,未來會向城市低空交通方向應用拓展。“此外,無人機物流配送將會得到更廣泛應用,實現中轉場與區域、商圈至社區的直飛轉運,今年沈北開通的大學城物流快遞測試驗證航線已經成功試飛,未來將向常態化商業運營方向發展。”
除了上述兩大變革,伴隨規劃正式出臺,更多低空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也值得期待,比如,農業生產將迎來轉型,農業無人機可完成播種、撒藥等作業,效率是人工噴霧的300倍以上;公共服務將得到優化,無人機空中救援、物資投放,在城市安防領域的監控預警等等;帶動無人機研發制造、航空技術、航空服務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術融合升級,促進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隨之而來的新產業、新業態將催生無人機駕駛員、低空飛行員、地勤服務等新職業以及低空旅游等新文旅消費熱潮,開辟就業和消費新空間。
責任編輯: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