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記者郭敏敏、黃慧賢深圳報道
“對通勤人士不友好,不能隨到隨走了”、“完全喪失便利感”、“排隊進站時間變長”……近日,深圳站(羅湖)廣深城際與省外列車正式合并進站口后,星島日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友吐槽這個調整太“添堵”。
7月11日18:00,記者來到深圳站(羅湖)走訪調查發現,不少乘客事先并不知道此次進站口調整,到原進站口跑空后著急忙慌卡點跑向新進站口。在合并后的進站口處,工作人員抱怨稱:“合并進站口后,工作量增加,遇到無法進閘的乘客,還得區分是廣深城際的還是其他客運列車的乘客,因為廣深城際只要當日車次即可進閘,其他列車的錯過就是錯過了,進去了也沒車。而且以前廣深城際只需要刷一次身份證,調整后乘車前還得再刷一次,更繁瑣了。”
7月15日,星島日報記者致電深圳市交通運輸羅湖管理局辦公室了解此次廣深城際進站口合并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員表示:“這是車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方便乘客出行。”深圳站(羅湖)的人工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則表示此前也有很多乘客投訴兩個進站口很不方便,所以才進行的調整。針對未來是否還會考慮分開進站口,深圳站(羅湖)工作人員稱:“應該不會再重新分開。”
進站口合并致部分乘客趕車受阻
6月30日,廣鐵集團深圳火車站官方微信消息,為進一步提升出行體驗,自2025年7月1日起,廣深城際列車候車區將遷移至長途二樓候車室。屆時,深圳站城際列車、普速列車、高鐵列車將共用一個進站口和候車室。
7月11日下午,星島日報記者實地采訪發現,很多廣深城際乘客仍不知道進站口已經更換,其中不乏一個月內經常乘坐廣深城際列車的乘客。
經常在大灣區出差通勤的一位男士表示:“什么時候又換了進站口,現在距離發車時間還有10分鐘,氣死了,老是改來改去,好麻煩!能不能像廣州的高鐵站一樣,地鐵直通進站口。”
同樣在深圳就讀,周末回廣州的學生表示:“會經常乘坐廣深城際列車,但對于更換進站口并不知曉。”
對于進站口的合并,乘客們持有不同意見。部分乘客認為合并為一個進站口更便利,尤其是不常來的人,避免了因長途進站口和廣深城際進站口分開而導致的找錯、來回詢問等問題,感覺更有序,減少混亂。也有乘客對進站口的改來改去及合并感到不習慣,且很多人并不清楚7月1日更換進站口的情況,導致出現預留趕車的時間不夠用。
每天往返廣深上下班通勤的鄭女士在接受星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進站口調整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還是希望能更便捷一些,對于日常往返通勤的人來說,還是希望能早日實現大灣區地鐵、城際列車的無縫銜接,真正做到互聯互通。現在進站口調整后,到了二樓進站還需要再次查驗刷身份證,整個乘車準備比往常需要提前10多分鐘以上才能保證趕上平時常坐的班次,無疑是更復雜了。”
也有乘客認為合并一個進站口挺好,經常在大灣區游玩的一對情侶在受訪時表示:“此前不清楚長途進站口和廣深城際是分開的,導致我們先去了長途進站口詢問后,才找到廣深城際進站口,合并成一個進站口挺好,對于不怎么來那邊的人,可以不用找來找去。”此外還有一位男士持相同意見 “統一一個進站口,就不用找來找去,感覺沒有那么亂。”
對于工作人員而言,進站口的調整也并沒有讓他們感覺更方便。在合并后的進站口進閘處,一位正在協助乘客刷身份證進站的工作人員對星島日報記者表示:“我個人覺得不合并進站口更好,不用區分長途旅客和廣深城際乘客。合并成一個進站口后,工作量增加,如果有旅客未趕上車,還要查看他的訂單,看是屬于哪類乘客,因為長途乘客遲到是不能再進只能改簽,廣深城際乘客遲到可以先進去等待下一趟列車。”
深圳站(羅湖)人工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進站口合并以來,人流量比沒有合并之前多,加上機器老化的原因,還是出現挺多人臉識別不通過的情況。也有乘客向他們反應過進站口合并之后檢票繁瑣、安檢慢等情況。”
調來調去的進站口
這并不是廣深城際第一次調整進站口。廣深城際最開始進站口在負一樓,與出站口同一層,直通出租車落客點、地鐵口,連接羅湖口岸與羅湖汽車站,深港兩地乘客通過公共交通出行乘坐廣深城際幾乎可以實現無縫接駁,隨到隨行。
2023年9月,深圳遇極端特大暴雨,全市多處內澇積水。據廣鐵集團深圳火車站官方微博9月8日消息,深圳火車站(羅湖)負一樓進出站口出現水淹災害,因安檢儀、自助檢票機等設備設施需要進一步調試,負一樓廣深城際候車區和出站口繼續關閉。自此,廣深城際負一樓進站口日常關閉。
廣深城際原一樓進站口旁商鋪老板向記者表示:“2023年暴雨導致深圳站地下設備間全部被水浸,部分設施設備受損。就將廣深城際負一層進站口搬到一層。后面修復好后,也沒搬回去,就節假日高峰期會上下兩層進站口同時開。”
廣深城際進站口調整至一樓后,最大的變化是進站口旁只有自助購票機,沒有了人工售票窗口,對于線下購票的乘客需要在車站統一的進站口購票后,再乘車。從交通動線看,從地鐵、公交、出租車到站后,前往售票口購票后都需要原路返回往一樓進站口走,據星島日報記者實地采訪了解,這也是乘客普遍投訴原一樓進站口不便的一大主因。
對于廣深城際進站口到底哪個更方便?星島日報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深港乘客,普遍認為還是負一樓已暫停使用多時的進站口最為便利。其中一位女士表示:“負一層的進站口是最方便的,地鐵出來就可以直接安檢進站乘車。”另一位經常往返廣深的男士則直言:“對于乘坐地鐵著急趕車的我來說,還是覺得負一層的進站口更方便。”
深圳站(羅湖)城際進站口合并的初衷是為了方便客戶出行,深圳市交通運輸羅湖管理局辦公室在回復星島日報記者時也表示:“這是車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的調整,主要是為了方便乘客出行。”
對于深圳進站口未來是否還會將城際進站口分開調整,多位深圳站(羅湖)的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星島日報記者:“這次應該是徹底合并,不會再重新分開了。”
2025年5月26日,在“聯通深港 通達灣區:重塑羅湖交通新未來”專場發布會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羅湖管理局局長車小平透露,羅湖將實施三大舉措,全力打造層次分明、功能有別、運轉高效的交通樞紐體系;基本形成高密度、高覆蓋、高支撐、高服務的道路交通網絡;著力構建空間優美、安全有序、人民滿意的交通新發展格局。
據介紹,到“十四五”期末,羅湖將形成“30分鐘、45分鐘、60分鐘”交通圈:以羅湖為中心30分鐘到城市外圍組團(坪山、大亞灣),45分鐘到臨深城市中心(東莞、惠州),60分鐘到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中山、珠海等)的交通圈,基本實現羅湖對灣區城市中心的高速通達。
編輯 | 王一帆
終審 | 鄒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