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塞合作再添一筆!
7月14日下午,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7月中下旬,中國與塞爾維亞兩國陸軍將在河北舉行“和平衛士-2025”特種部隊聯合訓練。這是中塞兩軍首次開展聯訓,將有效提升參訓部隊實戰能力、深化兩軍務實合作。消息很簡短,但背后蘊含的意義,遠比表面深遠。
近些年,中塞關系不斷升溫,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尤其是軍事領域。此前塞爾維亞第 250 防空旅配備了中國產的FK-3防空導彈系統和HQ-17AE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該旅旅長亞歷西奇對中國防空導彈的作戰能力、性能、可靠性以及操作維護便利性贊不絕口。
而此次“和平衛士- 2025”特種部隊聯合訓練,更是中塞軍事合作的又一重大舉措。此前,中塞已進行過多次特警聯合演訓,在反恐、人質救援等領域積累了一定合作經驗。此次陸軍特種部隊聯訓,將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合作深度。塞爾維亞近期這么頻繁的和中國展開防務合作是為什么?又為什么選擇中國呢?
地緣動蕩中的艱難前行
近期塞爾維亞國內波瀾不斷。自 2024年11月諾維薩德市火車站頂棚倒塌事故造成 16 人死亡后,民眾的不滿情緒被徹底點燃,抗議活動此起彼伏。今年6月底,貝爾格萊德等地爆發大規模游行示威,武契奇直言背后有“外部勢力煽動”。這種不穩定局勢讓塞爾維亞面臨雙重威脅,一是科索沃問題可能引發沖突,二是西方支持的“顏色革命”風險。
塞爾維亞雖然地處歐洲,但一直游離于歐洲勢力之外,西方勢力一直對塞爾維亞虎視眈眈,科索沃靠著西方支持,頻繁挑起事端,而塞爾維亞拒絕承認科索沃獨立,且在外交上不愿完全倒向西方,堅持與中俄保持良好合作關系,這無疑讓西方勢力視其為眼中釘。6月的貝爾格萊德游行示威,不乏美歐等西方國家催動,為了激化社會矛盾,推動塞爾維亞政權更迭。
與此同時,在軍事上,塞爾維亞雖然有著和俄羅斯交好的歷史,但由于俄烏沖突的牽制,俄羅斯難以像以往一樣給予塞爾維亞強有力的支持。加上此前塞爾維亞出售給捷克等國的武器被轉手提供給烏克蘭,引發俄方多次指責塞爾維亞間接支援烏克蘭,俄塞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波折 。于是塞爾維亞就看向了東方。
國防需求升級
科索沃地區敏感地區活躍著西方情報人員,隨時可能策動分裂勢力,面對可能重演的北約空襲威脅,塞爾維亞急需提升防空能力。此次中塞聯合訓練精銳部隊,可以應對北約滲透勢力。
而且一旦科索沃局勢有變,北約可能會像轟炸南聯盟的那樣,通過空中打擊支援科索沃。因此,塞爾維亞軍方也特別需要提升應對空襲與特種作戰的雙重能力,中塞的軍事設備及軍演合作正好能做到這點。
中國為啥要花這么大力氣幫塞爾維亞?
此次特種部隊聯訓,是中塞“一帶一路”戰略延伸。安全合作能顯著提升塞爾維亞防務實力,為武契奇政府應對國內外威脅增添底氣。同時這對中國也有利,中國塞爾維亞搞經濟合作也得有安全的環境作為基礎。
此次聯訓正值國際格局復雜變化之際。前幾天普京宣布金磚國家GDP總量已悄然超越G7集團,達到了77萬億美元。這說明啥?這標志著新興力量正在重塑國際格局。
而此時美國正在全世界煽風點火,逼著澳大利亞、日本在臺海問題上表態,結果日澳不接招;和菲律賓在南海軍演,結果無人在意,太尷尬!種種事件加持下,中國和塞爾維亞搞合作,更顯其戰略深意。
此次特種部隊聯訓只是中塞安全合作的冰山一角。從FK-3防空系統到HQ-17AE近防系統,再到此次特種作戰交流,兩國已構建起多層次的防務合作體系。這種合作不僅務實又具有象征意義,不僅讓塞爾維亞有實力應對國內外的麻煩,也讓中國在巴爾干半島站穩了腳,向世界展示小國智慧與大國技術力量正悄然重塑歐洲安全版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