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南昌日報頭版頭條報道
南昌高新區
科創高地崛起進行時
瑤湖科學島圍繞五大功能片區
打造國家級科創基地
正文如下:
開欄語
車間里的齒輪咬合出生產的韻律,工地上的鋼筋碰撞出建設的交響,園區內的腳步丈量著發展的征程。在波瀾壯闊的經濟畫卷中,一線永遠是最生動、最鮮活的奮斗現場——這里蘊藏著發展的密碼,也寄托著未來的希望。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即日起,南昌日報精心策劃推出“經濟一線蹲點調研”專題專欄。我們將奔赴經濟發展的最前沿,鉆進項目工地的腳手架間,走進產業園區的生產車間,用眼睛捕捉一線的發展動態,用耳朵聆聽機器的轟鳴、用手指感觸創新的脈動,用筆尖記錄各方攜手共進、砥礪前行的奮斗身影。
碧波蕩漾的瑤湖之畔,一塊5.3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經歷一場“蛻變”。“三天一小變、半月一大變”的建設節奏里,瑤湖科學島正從圖紙上的線條,成長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創熱土。作為江西打造中部科創高地的“頭號工程”,這座三面環湖的生態半島,承載著革命老區突破科技壁壘的雄心,在機械轟鳴與汗水蒸騰中,正一點點勾勒出中部科創高地的雛形。
一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7月3日上午10時,烈日炎炎,走進瑤湖科學島一期項目——南昌實驗室的建設現場,廠區內園林景觀都已完成,正在進行最后的清理收尾工作。壓路機碾過瀝青發出“哐當”聲響,負責清掃的工人們來回穿梭,汗水順著安全帽檐連成細密的珠簾。
中建三局南昌實驗室項目總工程師廖榮站在工地中央,手里攥著一張施工進度表,指尖劃過密密麻麻的標注告訴記者:“16棟單體外立面全面完工了,現在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
“我們把整個項目劃成八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進度表和責任人。” 廖榮指著墻上的網格化管理圖,針對南昌雨季降水豐富、對施工影響大的情況,施工團隊調整設備方案,各樓棟平行施工,充分利用晴好天氣集中作業,高峰期現場最多時有500余名工人同時作業,各工種緊密配合,有條不紊地推進工程進度。
讓科技與自然“對話”
工地上,一棟造型獨特的六邊形綜合樓格外惹眼。陽光透過窗框,在地面投下幾何形狀的光斑,與周邊的綠色景觀相映成趣,遠遠望去,像一塊巨大的芯片鑲嵌在半島之上。“從設計之初,我們就想讓科技與自然在這里‘對話’。”廖榮指著綜合樓外墻的設計圖,六邊形的樓棟結構與氮化鎵晶體結構完美呼應,“這不僅是視覺上的科技感,更蘊含著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在綠化景觀區,剛栽下的香樟樹趁著灑水車駛過的水霧舒展新葉,葉片上的絨毛還沾著泥土。廖榮蹲下身撥開草叢,露出底下嵌著透水磚的地面,“你看這磚縫里能滲水,下雨時水順著坡流進下沉綠地,攢夠了就抽到調蓄池里,澆花、沖地都能用。”
施工過程中,綠色環保理念貫穿始終。“項目二次結構施工使用精細化加氣塊和干混預拌砂漿的施工工藝,材料集中生產加工,利于廢氣、粉塵等污染的集中治理,節約施工現場用水的同時,粉塵、噪聲、固體廢棄物也顯著降低。”廖榮領著記者來到一片綠地旁,“項目還廣泛采用了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調蓄池等海綿城市工藝。”
作為瑤湖科學島開發建設的“開山之作”,南昌實驗室項目總建筑面積12.7萬平方米,像一顆鑲嵌在半島上的“科技明珠”——綜合樓、外延芯片制造廠房、產業孵化中心等建筑錯落分布,學生公寓與員工食堂緊鄰著瑤湖岸線,未來這里將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風益領銜的省級實驗室核心陣地。
致力打造國家級科創基地
沿著工地外圍的臨時便道往瑤湖西大道走,另一處工地的喧囂聲漸漸清晰。在科技一路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一點點埋設管道。這條雙向四車道的次干路,一頭連著南昌實驗室的大門,另一頭環著瑤湖延伸向遠方。
不遠處的瑤湖西三路延伸段上,挖掘機正把紅土鏟進卡車,熱浪撲面而來。“這兩條路是瑤湖科學島的‘筋骨’。”項目負責人踩著泥地往前走,“科技一路長1.4公里,瑤湖西三路延伸段0.66公里。別看道路不長,地下可是要埋不少管線。管槽挖了6米深,地質硬得很,我們用引孔機打了上千個孔才把鋼板樁立起來。”
站在路邊遠眺,科學島的輪廓在綠蔭中若隱若現。江西師范大學的教學樓在東北側的樹林里露出尖頂,華勤電子的廠房在西南角連成一片銀色的“矩陣”——這8所高校與數十家企業,像環繞科學島的“智囊團”,正等待著與這座科創半島形成“化學反應”。
“你看這張規劃圖。”南昌高新區科經局局長謝波鋪開一卷圖紙,手指沿著瑤湖岸線劃過,“科學島就像一棵大樹,‘樹干’是中央科創軸,‘樹枝’是五條放射狀通道,串起五大功能片區。”謝波指著標注“大院大所集聚區”的區塊說:“以后這里會有實驗室集群,旁邊就是企業研發區,科研人員的想法只需走幾百米就能變成樣品。”
未來,瑤湖科學島將涵蓋大院大所集聚區、科技創新服務區、公共科研活力區、企業創新研發區、科創人才智享風貌區五大功能片區,逐步構建起“應用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孵化—場景應用—科技服務”創新鏈,努力打造成國家級科創基地。
圖紙邊緣,720畝中央公園的規劃草圖格外醒目。“搞科研也得有放松的地方。”謝波笑著說,“以后科研人員散步時看到的湖面,說不定能啟發新的研究靈感。”此刻的工地上,推土機正推著土坡塑造地形,遠處的吊塔還在往高空運送鋼材,陽光穿過云層落在瑤湖水面,碎成一片跳動的金光——那是科創高地正在升起的模樣。
來源:《南昌日報》
編輯:周袤
審核:劉心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