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與前任韓國總統相比,李在明在國內民眾中的口碑顯然更勝一籌。
此外,他在競選期間曾明確表示將推動改善韓中及韓朝之間的關系。
正因如此,中國網友對這位新任韓國領導人也抱有一定的期待。
然而短短數月之后,這種好感卻迅速消退。
原因在于,面對韓國境內出現的反華集會,李在明始終保持沉默,似乎有意放任事態發展。
不過他或許未曾預料到,中方的一番表態讓整個局勢發生了逆轉。
韓國爆發反華集會
根據韓國權威民調機構Realmeter于14日公布的數據,李在明的支持率高達64.6%,達到其執政以來的新高。
從這一數字可以看出,韓國民眾對于李在明的執政風格普遍持認可態度。
至少相較于上屆政府而言,他的施政方式更為溫和理性。
同時,在涉及我國臺灣問題上,他也未如尹錫悅那般頻繁觸碰中方底線。
正是基于這些因素,中國網民對李在明一度寄予厚望。
但就在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布一則官方聲明后,這份信任瞬間化為烏有。
該聲明內容中,大使館特別提醒赴韓中國公民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安全。
據悉,近期韓國多地相繼爆發大規模反華示威活動。
為了保障在韓華人安全,使館才做出上述預警。
不過細讀全文,字里行間還暗藏深意。
在完成安全提示后,大使館隨即向李在明致以祝賀,并祝愿韓國實現穩定發展。
同時指出中韓兩國合作日益緊密,符合雙方人民的根本利益。
緊接著,話鋒陡轉,直指當前反華集會事件。
大使館強調,“所謂中國干預韓國大選”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對此,中方表達了強烈的反對立場。
隨后,中國駐韓大使館更進一步要求韓國政府采取切實措施,保護中國公民合法權益。
盡管措辭平和,但這番表態背后的信息量卻不容忽視。
通常情況下,游行抗議屬于內政事務,而此次中方主動發聲實屬罕見。
更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點名韓國政府并提出具體要求,這本身便具有象征意義。
反映出兩個關鍵信息:一是反華活動發生后,韓國遲遲未能有效應對;二是中方已明確表明態度。
李在明原本希望通過低調處理此事來緩解壓力,但現在看來計劃落空。
當然也不能排除,此次風波背后存在其他政治勢力的操控。
相關報道詳見《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發布安全提醒》,由中國新聞網于2025年7月9日刊發。
韓國游行示威背后的深意
尹錫悅執政時期,為迎合美日關系,頻繁對華采取強硬姿態。
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的不當言論,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尊嚴。
這直接導致中韓外交關系趨于緊張。
最終,尹錫悅不僅遭到檢方起訴,更被送入監獄服刑。
2025年7月10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簽發逮捕令,再次對尹錫悅實施拘捕。
剛剛獲得自由不久的他,再度面臨牢獄之災。
雖然尹錫悅本人已被控制,但他所代表的政治力量仍在活躍。
這些人持續在韓國政壇制造混亂,意圖干擾李在明的執政進程。
最近發生的反華示威,極有可能是他們策劃的結果。
當前形勢明顯偏離李在明最初的承諾,或將引發新一輪中韓關系惡化。
相關報道詳見《嚴查尹錫悅 李在明會“引火燒身”嗎?》,由看看新聞于2025年7月11日發布。
為修復中韓關系,李在明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而這恰好為尹錫悅舊部提供了可乘之機。
甚至不排除尹錫悅借此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除國內勢力外,美國也可能介入其中。
中國使館提及的“中國干涉選舉”謠言,早在大選期間就由美方炒作。
當時一名白宮官員稱雖選舉過程“自由公正”,但仍擔憂所謂的“中國影響”。
盡管缺乏實質證據,但這句話已經傳達出美方的意圖。
這種行為被韓國媒體解讀為蓄意為之,旨在迫使李在明政府對華政策向美靠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在勝選后并未公開提及與中國的關系。
結合當前局勢分析,這場反華風暴或是美方對李在明釋放的信號。
一旦韓國在對華問題上背離美國立場,后者必將施加更大壓力。
但中方的態度同樣堅定。
從駐韓使館發布的聲明可見,中國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基本原則。
而韓國此次反華行動打著“中國干預選舉”的旗號,明顯是在混淆視聽。
相關報道詳見觀察者網2025年6月4日發布的《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白宮又“疑心”中國》
結語
韓國近日頻發的反華集會對中韓雙邊關系造成了實質性沖擊。
作為主張務實外交的領導人,李在明尚未對外作出明確回應。
但既然中方已正式提出訴求,他勢必不能再繼續沉默。
接下來的應對策略,將直接影響未來中韓關系的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